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记人的作品。以下为学生搜集的作品,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A、《廉颇蔺相如列传》B、《陈涉世家》C、《苏武列传》D、《送东阳马生序》

题目

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记人的作品。以下为学生搜集的作品,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廉颇蔺相如列传》
  • B、《陈涉世家》
  • C、《苏武列传》
  • D、《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词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文言知识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A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的意思是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愈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有去请教。此句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不符,错误。

B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为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男性的配偶。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C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为古今异义词,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D项:“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的“美人”、“左右”皆为古今异义词。“美人”古义:泛指王的妃嫔。今:美丽的人。“左右”古义:指王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今义:方位词。此项存在古今异义词,与题意相符,正确。

第2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文言虚词。A项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故A项归纳解释有误,本题当选A项。

第3题:

下列源自《史记》的成语与其具体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B.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C.运筹帷幄——《史记·平原君列传》
D.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并选择错误项。第二步,“运筹帷幄”典故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必须胸怀大志、眼光敏锐、能够随机应变,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局变化了如指掌,并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同时要有大局观和对趋势的准确预见力。因此,选择C选项。A项:《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B项:《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第4题:

对《史记》不同体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 B、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 C、本纪、世家、表、书、列传
  • D、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正确答案:A

第5题:

在学习完《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中外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下列选项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业布置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后习题作业,而是培养学生的搜集同类文章的能力
B、课下应给学生布置固定的篇目去阅读,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C、更多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也能更好地学习
D、留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出发,教师布置的这一作业结合从读文章这个角度出发

答案:B
解析:
教师布置的作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生观,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浪费学生的时间。

第6题:

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 )。

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特殊句式。题干和C项中的句子是被动句;A项中的句子是省句:B项中的句子是倒装句;D项中的句子是判断句。故只有C项合格,本题当选C项。

第7题:

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

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特殊句式。题干和C项中的句子是被动句;A项中的句子是省略句:B项中的句子是倒装句;D项中的句子是判断句。故只有C项合格,本题当选C项。

第8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下列历史故事不是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是()

A.完璧归赵
B.渑池之功
C.负荆请罪
D.图穷匕见

答案:D
解析:
A项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B项渑池之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C项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项图穷匕见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故选D。

第9题: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介绍课文“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要求学生回顾同为纪传体的作品。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
  • B、《战国策》
  • C、《左传》
  • D、《春秋》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成语“负荆请罪”出于()。

  • A、《毛颖传》
  • B、《廉颇蔺相如列传》
  • C、《哀溺文序》
  • D、《狱中杂记》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