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至1937年间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是()

题目
多选题
1927年至1937年间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是()
A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丰收、成熟

B

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文学的丰收、成熟

C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大为减弱

D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现代派诗和小说的产生

E

右翼文学思潮民族主义文学的出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史语所在1928年至1937年间,对安阳殷墟进行了()次考古发掘。

  • A、13
  • B、14
  • C、15

正确答案:C

第2题:

从1928---1937年间的论战具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它突破了长久以来学术界单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发展问题的旧思想,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否定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及共产主义运动。中共进行了坚决反击,使其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宣扬,也为后来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3题:

1927—1937年间的小学国语教科书的类型主要有国民政府国语课本和()。
苏区政府国语课本

第4题:

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现代派文学仍有存在;浪漫派文学仍有存在

第5题:

()于1928年写的诗歌集()。开创了1927----1937年间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先声。


正确答案:郭沫若;《恢复》

第6题:

1935年至1937年间,古立克和厄威克合作编辑了享誉学界的()

  • A、《经济与社会》
  • B、《经理人员的职能》
  • C、《马萨诸塞州的预算的演变》
  • D、《行政科学论文集》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在1928---1937年间,围绕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哪些探索和讨论?


正确答案: 一是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困难障碍及先决条件问题,一部分学者强调人才、资金匮乏等经济方面的原因,更多的人则强调政治社会方面的原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问题,绝大部分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们认为实行“计划经济”和“国家经营”,是使落后的中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高生产标准”的最佳方式,要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长,找到适合中国条件的道路。
二是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问题的争论。
三是“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之争。
此外,学术界还围绕民主与独裁问题进行了争论。

第8题:

长征大致时间为()

  • A、1933年至1935年
  • B、1934年至1936年
  • C、1935年至1937年
  • D、1935年到1937年

正确答案:B

第9题:

李颉人1935年——1937年间,写了著名的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暴风雨前》、《大波》。


正确答案:《死水微澜》

第10题:

1921年至1927年间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两大主潮、革命文学思潮的出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占一席之地、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的存在、新文学和()的激战。


正确答案: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