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和()

题目
单选题
国际税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和()
A

税收管辖权

B

所得税在世界范围的普及

C

双重征税的产生

D

国际税收协定的形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际税法的调整范围不包括()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

B.国内纳税人与外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关系

C.国内纳税人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关系

D.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关系


参考答案:B, C

第2题:

国际税收关系的客体是()。

A.本国居民来源于外国的所得

B.跨国经常性所得

C.非本国居民的外国人来自本国的所得

D.跨国所得


参考答案:D

第3题: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国际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 A、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
  • B、跨国所得的产生和所得税的广泛应用
  • C、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 D、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化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共用题干
A国居民甲获取B国的经营所得1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6万元;获取C国经营所得3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万元。A、B、C三国所得税税率分别为50%、40%和60%,其特许权使用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0%、10%和30%。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国际重复征税使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笔跨国所得负担多国的税收,与非跨国纳税人相比加重了其税收的负担
B:国际重复征税并不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活动和税负公平原则
C:抵免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优先地位
D:抵免法准予跨国纳税人抵销全部在国外已纳税款

答案:A,C
解析:
抵免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优先地位,即居住国政府允许其居民纳税人抵免国外已纳所得税款的最高额,但要以不超过国外应税所得额按照本国税法的规定计算的应缴税额为限度。分国抵免限额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纳税人来自每一个外国的所得,分别计算抵免限额。其计算公式为:分国抵免限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某一外国应税所得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某一外国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1)B国抵免额限额=10*50%+6*20%=6.2(万元);B国已纳税额=10*40%+6*10%=4.6(万元)。B国已纳税额小于抵免额限额,所以,甲来源于B国所得的实际抵免额为4.6万元。(2)C国抵免额限额=30*50%+20*20%=19(万元);C国已纳税额=30*60%+20*30%=24(万元)。C国已纳税额大于抵免额限额,所以,甲来源于C国所得的实际抵免额为19万元。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B。


由于国际重复征税使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笔跨国所得负担多国的税收,与非跨国纳税人相比加重了其税收的负担,既不符合税负公平原则,也会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活动,从而不利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因此,A项所述正确,当选;B项所述错误,不选。抵免法是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有效方法,虽然抵免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优先地位,但同时也要维护居住国的一定税收利益。因此,在实行抵免时通常要规定一个限额,即居住国政府允许其居民纳税人抵免国外已纳所得税额的最高额,以不超过国外应税所得额按照本国税法的规定计算的应缴税额为限度。因此,C项所述正确,D项所述错误。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A、C。


由于甲在C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大于分国抵免限额,因此,甲在C国缴纳的税款可以全额抵免,无需再交所得税款。A国应对居民甲的所得征收所得税额=6.2-4.6=1.6(万元)。


综合抵免限额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居民纳税人的全部外国来源所得,不分国别、项目汇总在一起计算抵免限额。其计算公式为:综合抵免限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国外应税所得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国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10+30)*50%+(6+20)*20%=25.2(万元)。甲在B、C两国实际缴纳税款=4.6+24=28.6(万元)。虽然甲在B、C两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大于综合抵免最高限额,但甲在A国的抵免额不得超过综合抵免最高限额,因此,A国对居民甲所得的抵免额为25.2万元。


综合抵免限额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居民纳税人的全部外国来源所得,不分国别、项目汇总在一起计算抵免限额。其计算公式是:综合抵免限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国外应税所得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国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10+30)*50%+(6+20)*20%=25.2(万元)。甲在B、C两国实际缴纳税款一4.6+24=28.6(万元)。由于甲在B、C两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大于综合抵免限额,因此,甲在A国需要缴纳的可以全额抵免,无需再交所得税款。

第6题:

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

A、纳税人所得的国际化

B、各国所得税制的普遍化

C、跨国纳税人的存在

D、各国行使的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答案:D

第7题:

跨国纳税人应如何进行国际环境下的税收筹划?


参考答案:国际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具体包括改变居住地、改变收入的地理来源以及改变筹划实体的形式。(1)人的流动。目前,许多国家在税收上都实行居民管辖权,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中尤为盛行,对居民纳税人的全球范围所得征税,而对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源于本国的所得征税。因此,人的转移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其居民身份,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的方式来避免一国税收的管辖。人的流动包括自然人或法人的国际迁移,一个人在一国中设法改变其居民身份,避免成为居民等做法。(2)人的非流动。人的非流动主要是指财产或所得的最终获得者并不离开他的国家,也不需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移民,而是通过创造中介的形式来转移自己的一部分所得或财产,以达到回避税收管辖权、减轻税负的目的。(3)物的转移。物的转移是指跨国纳税人通过改变所得、资金、货物、劳务来源地的方式,避免一国的税收管辖权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4)物的非流动。主要是利用延期纳税的规定或选择国外经营方式进行税务筹划。(5)流动与非流动相结合。人与物的流动和非流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的可能:人的流动与资金的非流动;人的流动与资金的流动;人的非流动与资金的流动;人的非流动与资金的非流动。

第8题:

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 )。

A.跨国纳税人的存在

B.各国对所得税的开征

C.跨国所得的产生

D.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正确答案:D

第9题:

国际税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和()

  • A、税收管辖权
  • B、所得税在世界范围的普及
  • C、双重征税的产生
  • D、国际税收协定的形成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国际税收的纳税主体是()的跨国纳税人。


正确答案:取得国际收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