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观。


参考答案:王守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体现在:
①对当时儿童教育的批判。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付囚犯一样。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的结果,往往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②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长进,就好比时雨春风滋滑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③儿童教育的内容。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④“随人分限所及”的原则。“随人分限所及”的原则,即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

第2题:

简述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参考答案:

王守仁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要根据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基于这一思想,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以下改革主张: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教学内容上,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张分班教学。


第3题:

明代吕坤的作品有()

A.《续小儿语》

B.《社学要略》

C.《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D.《教约》


正确答案:AB.

第4题:

简述简评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2)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认为凡是有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学习内容。
(3)教学原则和方法: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4)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顺导性情、培养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才,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评价:
(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批判了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自身的特点,强调应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承认个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2)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儿童教育的论述,在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尤其是“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卢梭的《爱弥尔》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4)但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其目的还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知识。

第5题:

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王守仁的“训蒙教约”的内容是:训练标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所设科目为歌诗、习礼、读书三项。歌诗可以“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习礼可以“礼貌习熟”“德性坚定”;读书可以“义礼浃洽““聪明日开”。每日课程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第6题:

提出“凡人之性成于习”,“无教则不能成”观点的是()。

A.王廷相

B.王守仁

C.陆九渊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第7题:

提出“养教并重”教育作用论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

B.王夫之

C.陆九渊

D.颜元


参考答案:D

第8题:

王守仁提出了著名的“训蒙教约”,规定道德训练的标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大理学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著作主要有()。

  • A、《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B、《教约》
  • C、《胎产书》
  • D、《传习录》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