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共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对共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咨询师设身处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B

咨询师完全认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C

共情的核心是同情

D

共情的本质是理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时,应注意避免( )

(A)心理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

(B)心理咨询师验证自己的共情程度

(C)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D)表达共情不考虑对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正确答案:D

第2题:

2006年11月 单项选择题
关于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情就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
B.共情就是把握求助者的情感、思维
C.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D.共情就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情感


答案:D
解析:
共情,又叫同理心或通情达理,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罗杰斯)。共情具体体现在:①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②咨询师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获得反馈。

第3题: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需要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要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对此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 (2)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当咨询师不太肯定自己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3)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反应的程度应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过度会让人感到咨询师小题大做。不足会让人觉得理解不够。 (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简便而有效咨询中应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 (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咨询师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要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对此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 (2)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当咨询师不太肯定自己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3)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反应的程度应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过度,会让人感到咨询师小题大做。不足,会让人觉得理解不够。 (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简便而有效,咨询中应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 (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咨询师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第4题:

共情就是理解和了解。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共情就是理解和了解。

A

B



第6题:

以下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共情描述正确的是( )

A.共情也叫共感
B.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C.共情是只听不说
D.共情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基础
E.共情可以说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答案:A,B,D,E
解析:

第7题:

2006年11月 单项选择题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就注意避免()。
A.心理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
B.心理咨询师验证自己的共情程度
C.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D.表达共情不考虑对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答案:D
解析: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理解以下几点:①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考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②咨询师必要是要验证自己的是否做到共情;③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④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⑤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⑥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共情远不是同情,咨询师的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是共情的真谛。

第8题:

关于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共情就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B)共情就是把握求助的情感、思维

(C)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D)共情就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B

第9题:

人本主义教练的三大技术是()。

  • A、谈话、放松、共情
  • B、真诚、放松、共情
  • C、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 D、尊重、理解、放松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共情”的三方面含义


正确答案: 第一、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