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题目
问答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申诉制度的范围是如何认识的?


正确答案:(1)学生申诉的范围比较宽,一般涉及较多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各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申诉。
依据《教育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学生申诉的范围有如下几种:
①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各种处分不服的,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可以提出申诉。
②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的,如在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限制其人身自由权等,可以提出申诉。
③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如非法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非法没收其财物,强迫其购买非必需教学物品等,可以提出申诉。
④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如教师剽窃学生的著作权、发明权或其他科技成果权,学校强行将学生的知识产权收归学校等,可以提出申诉。
⑤学生的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提出申诉。

第2题:

结合实践,谈谈你对教学的对等性准则的了解和知道。


正确答案:1)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一规定确定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其一般包括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和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三个层面:①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是指每个公民在入学机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公民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性。②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获得教育条件、教育待遇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对此,《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③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后,有获得学校和社会公正评价的平等权利。这种平等主要体现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上的平等、进一步求学机会上的平等、就业机会上的平等等。《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第二,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教育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尽快实现教育的平等性原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法则规定国家对这些地区及人群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实施此外,女童、流动人口子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第3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机智的认识。


正确答案: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观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教育机智是在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观察学生的敏锐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意志活动的果断性的优秀结合,是教师优秀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是教师熟练地掌握学生和机敏地教育学生的艺术体现。学生行为和教学情境的多变性决定了教育机智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发挥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首先,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教师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师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再次,教师深厚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教师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意外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第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成长。第二,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迅速解决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第三,对症下药,方法多样。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第四,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本着教育学生的原则,不夸大也不缩小问题,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第4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类家庭居处模式的认识。


正确答案:继嗣规则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婚后从居模式。大致来说,各种文化时的居处模式有如下几类:新居,双边居,两可居,从父居,从母居,从舅居,从姑居,从妻居,从夫居。汉族传统父系社会的婚后居处“从夫居”或“从父居”。据统计,大约有70%的社会采取从父居形式。有约1%的社会中,夫妻分开居住,并不建立一个共同的家族,叫分别居。有5%的社会被告新居制,这种形式在不重视亲属关系的大型社会和商品交换的社会中普遍。另有7%的社会采取两可居的形式。从舅居约占5%,这只在母系社会实行,即已婚夫妇与丈夫的母亲的兄弟住在一起。

第5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小班幼儿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建议。
(1)激发兴趣。
(2)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3)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
(4)培育生动的构想。
(5)绘画的评价。

第6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基本原则的认识。


正确答案:(1)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①政治性原则;②群众路线原则;③民主集中制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

第7题:

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4分)


正确答案:
22.示例:我从来就是一个莽撞之人,眼里夹不得沙子,对别人“侮辱”之事,非要争斗得你死我活方可罢休。有一次,一个我经常看不惯的人口出狂言,侮辱我妈。我火冒三丈,提起凳子就像那人砸去,结果将那人砸得鼻血长流。万幸的是,没有砸出大问题,现在想来就后怕,如果砸出大事来,后悔的一定是我。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中的莽撞成分,我要改改自己了,要学会弯腰,训练自己的韧性,磨砺自己的好性格。

第8题: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渗透定价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1)渗透定价是网络营销中的一种重要定价手段,因为数字化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几乎为零),企业也无须支付传统店铺所必须支付的昂贵租金,所以企业的成本也得以大幅度下降。(2)采用渗透定价的企业,在新产品入市初期,利润可能不高,甚至亏本,但通过排除竞争,开拓市场,却可以在长时期内获得较高的利润,因为大批量销售会使边际成本下降,边际收入上升。如果企业排除了竞争对手,控制了一定的市场,又可以提高价格,增加利润。所以,渗透定价又被称为"价格先低后高策略"。渗透价格通常既低于竞争者同类产品的价格,又低于消费者的预期价格。(3)渗透定价是一种建立在低价基础上的新产品定价策略,即在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把价格定得很低,借以打开产品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谋求较长时期的市场领先地位。老产品也可采用这种定价策略来延长其生命周期。渗透定价是一种颇具竞争力的薄利多销策略。(4)实例,只要能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第9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第10题:

结合你对要素主义的认识,简要谈谈它的不足。


正确答案: 1.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
2.天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的不平等性。(a.这种天才教育制度是一种双轨制形式。b.对天才儿童的鉴定和选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注重教师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