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古时期,基督教会倡导性善论的儿童观及畏神禁欲的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基督教会对于促进中世纪文艺复兴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中世纪最初的文艺复兴是由查理曼帝国的统治者推动的,但使欧洲文化免于湮灭的主要功劳还是应该归功于基督教会,正是由于基督教会在普遍蒙昧的“黑暗时代”保存了古典文化的火种,才使得蛮族文明教会成为可能。
(1)在中世纪,当作为侵略者而入主西欧的日耳曼蛮族们试图以北方森林中带来的野蛮习俗代替罗马世界的文明制度时,是基督教会这个唯一的有教养的教师,以上帝的名义把扭曲了的古典文化因子注入到蛮族体内,而使后者逐渐放弃野性,慢慢走上文明化的道路。
(2)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把基督教信仰当作至高无上的真理来加以维护,基督教的基本精神——唯灵主义深入人心,从国家的行政事务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均打上了基督教信仰的深深烙印。
(3)于基督教教义对于现实世界的贬抑态度以及长期停滞不前的生产力水平和封闭狭隘的文化视野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物质想象力。中世纪的西欧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并不抱有太多的奢望,缺乏一种关于社会进步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宗教活动成为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的唯一调味品。演出宗教剧和举行节庆游行等等娱乐性的插曲,成为中世纪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活动。天国与人间的这种强烈反差表现在中世纪的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典型地表现在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并且培育了一种置根于基督教特有的“痛苦的极乐”的精神氛围之中的浪漫主义。
(4)欧洲的大学最初是从教会的母体中产生的,但它后来成为了孕育、传播新思想的温床。“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时期,查理曼大帝开始鼓励教会扩大教育内容的范围,而其中修道院、主教教堂和教区教会所设立的学校主要承担起一般知识的教育职责。
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虽然法兰西斯修会和多米尼克修会构成了罗马教廷镇压异端运动和组建宗教裁判所的中坚力量,但是它们也为促进欧洲的大学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3、14世纪的许多重要的经院哲学家均属于托钵僧团。

第3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的儿童观与教育状况。


参考答案:第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性恶论:鼓吹人生来性恶,要想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 预成论:预成论否定儿童与成人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第二:教育状况: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基督徒;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庭熏陶、参加社会活动、欣赏音乐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建立宫廷学校,为王宫贵族服务,主要学习“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建立骑士早期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出生至7岁培养体格道德;7岁至14岁培养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14至21岁侍奉领主。 

第4题:

中世纪时期教会倡导的是()的儿童观。

  • A、性恶论
  • B、性善论
  • C、有善有恶论
  • D、无善无恶论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


正确答案:1.目的:从小把他们训练成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圣童”,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基础。
2.内容:圣经和基督教知识。
3.方法: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熏陶、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

第6题:

基督教教会于中世纪兴起,奠定了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于欧洲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成为主宰中世纪各个方面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实行宗教权与政治权统一的教皇统治。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等等的方面。
基督教在欧洲文明的继承上起到了巨大作用。构建中古西方文明的第一种元素师古典的希腊文化,崇尚个性和理想主义;第二种事罗马文化,强调理性、功利和实用;第三种是日耳曼文化,强调血缘和家庭。将这三种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就是第四种元素:基督教文化。它融古代的伦理和教理于一身,发展成为一种超个人、超家庭甚至国家的普遍的精神纽带,形成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这次文明大整合,欧洲内部的结构得到了改善,希腊、罗马、日耳曼和基督教四种文化因素的比例得到了调整,这就为欧洲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
在中古西欧,基督教和教会组织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首先,体现在普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例如反对奴隶制和贩奴贸易,主张一夫一妻制,反对溺婴杀婴等恶俗陋习,提倡辛勤劳动,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对于农业和游有用的工艺,教会也加以提倡。
在政治生活中,教会的存在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统一,如查理大帝统一欧洲。在各个城市设立教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在司法制度上,主张飞出落后的神判法,反对刑讯逼供,限制私战和复仇。教会曾创立上帝和平运动以限制战争,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会卷入政治生活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被奉为国教后,因为教会内容管理不善,教权王权之间的争斗,一些教会神职人员的腐败,给人民带来了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逐渐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当多的改进,比如宗教改革,教权王权之间的放松,对教会权利的修缮等等。
从人文主义观点看,基督教及其教会压抑人性,禁锢思想,社会愚昧无知等,它是罪恶的黑暗的。这些都是其消极的方面。

第8题: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会鼓吹由于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教会法的产生是基督教发展的结果,到中世纪后期才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比较分析人文主义教育家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及其主导下的教育。


正确答案: (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人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2)教会对儿童的教育,是对他们灌输宗教意识,麻醉和禁锢他们的头脑,使儿童死气沉沉、贫乏无知。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通过智育、体育、美育和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中世纪教会教育要儿童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以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