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入室盗窃,乙在外为其望风。如果该二人构成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甲入室盗窃,乙在外为其望风。如果该二人构成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主犯

B

乙是从犯

C

甲乙均构成盗窃罪

D

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入户盗窃,乙在外为其放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B.甲的盗窃数额直接关系到对乙的处罚

C.甲和乙均构成盗窃罪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老家伙,还想跟我们斗”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

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


正确答案:CD
【考点】共同犯罪、转化型抢劫罪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理论上也称这一规定为准抢劫罪的规定。尽管刑法条文表述的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既遂,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的故意与行为。即行为人以犯罪故意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只要已经着手实行,不管是既遂还是未遂,不管所取得的财物数额大小.都符合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条件。因此,本案中甲的行为转化成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等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也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的故意,并且是事前或者事中形成的故意,而不能是所谓的事后故意。本案中,甲、乙二人合谋的是盗窃犯罪。在盗窃过程中,甲超出了原先故意的范围,单独转化为抢劫罪。乙是甲的转化抢劫行为实施完毕后,才进院,其对甲的行为表示赞同,不能由此推定其与甲在转化抢劫这一点上存在共同故意,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按照前述的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与乙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在盗窃罪中,乙是从犯,甲是主犯。转化型抢劫存在犯罪数额计算的问题。抢劫罪不要求数额较大,而盗窃罪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如果甲进入丙家后盗窃进而转化为抢劫,而且抢劫的财物达到了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甲抢劫财物的数额也是乙盗窃的数额;如果甲进入丙家后盗窃,没有取得财物或者取得财物数额没有达到较大,而且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情节非常轻微,对甲不能以抢劫罪论处,则乙也不成立盗窃罪的共犯。如果甲进入丙家后盗窃转化为抢劫,而其抢劫的数额没有达到较大或者没有取得财物,但其暴力行为情节严重,应认定为抢劫罪时,对乙应认定为盗窃未遂。盗窃未避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乙出于肇盗窃故意为甲望风的行为,客观上为甲的抢劫行为起了促进作用,’应认定为情节严重。

第3题:

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

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

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

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正确答案:D
解析:共同实行犯的实行行为共同引起危害结果发生,他们的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均有因果联系,共同实行犯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片面正犯是指暗中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犯罪行为的实施人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帮助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一是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甲、乙两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4题:

2018年5月1日,甲和乙深夜前往丙家盗窃,甲在门口放风,乙入室盗窃。乙进入丙家后,准备撬保险柜时,想起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因害怕被抓捕,于是放弃了盗窃的行为。出去后,乙对甲说,丙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甲只好无奈的和乙走了。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甲和乙构成犯罪既遂
B.甲和乙构成犯罪中止
C.甲和乙构成犯罪未遂
D.甲构成犯罪未遂,乙构成犯罪中止
E.甲构成犯罪中止,乙构成犯罪未遂

答案:A,B,C,E
解析:
(1)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状态。本题中,乙构成犯罪中止。(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状态。本题中,甲不知道乙是因为害怕被抓捕而放弃盗窃行为,对甲来说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故甲成立犯罪未遂。

第5题:

甲、乙共谋盗窃,甲在外望风,乙进入一住户家中,乙进入后没有发现特别值钱的财物,就没有盗窃财物,但是将女主人强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强奸罪既遂
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盗窃罪未遂和强奸罪既遂
C.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乙另外单独构成强奸罪既遂
D.甲、乙构成盗窃罪和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A,B,D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后,所有入户盗窃行为无论是否得到财物,都构成盗窃罪,没有得到任何财物的,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未遂。

第6题: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C.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正确答案:CD

第7题:

甲准备去盗窃鱼网(渔民为捕鱼设置大量渔网),渔民乙明知甲的行为,为其提供了渔船,甲利用渔船盗窃了渔网。事实上,甲盗窃的对象为乙家中的渔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构成盗窃罪既遂

B.两人构成盗窃罪未遂

C.甲构成既遂,乙构成未遂

D.甲构成既遂,乙构成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D

第8题:

甲策划偷盗,邀乙和丙协助。随后甲入室盗窃,乙在外面放风,丙开车接应。最终盗得巨额财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乙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丙不构成犯罪

C.甲是主犯

D.乙是从犯


正确答案:ACD
本题考查刑法知识。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乙丙三人的行为符合共同犯罪,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甲是主犯。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乙丙是都是从犯本题选ACD。

第9题:

甲和乙共谋盗窃,甲在外面望风,乙进入居民家中行窃。乙在盗窃过程中发现该居民家中有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到他后惊恐地跑到另一个房间关上了门。乙盗窃得手后,想到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容貌,就撞开屋门将孩子杀害灭口。出来后乙对甲说杀了人,甲表示非常吃惊。二人在逃跑途中被民警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B.甲乙共同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D.甲乙共同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共同犯罪、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等。甲乙共谋盗窃,共同构成盗窃罪。乙在盗窃行为完成后起意杀人灭口,不构成转化型抢劫而应另定故意杀人罪,且故意杀人行为属实行过限行为,由乙单独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第10题:

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乙帮助销售。乙明知该车辆是甲盗窃赃物,而将其卖给了不知情的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不构成犯罪
  • B、乙独立构成犯罪
  • C、乙与甲构成共犯,是主犯
  • D、乙与甲构成共犯,是从犯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