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应当公开?

题目
问答题
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应当公开?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目前,仲裁活动包括商事仲裁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商事仲裁是仲裁庭就当事人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依法进行调解、裁决的活动。商事仲裁活动中涉及的事项或者信息对经济纠纷当事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商业价值,因此要求对外实行保密。除当事人协议公开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的外,仲裁活动不公开进行。这是商事仲裁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仲裁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庭就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间的劳动争议这一特殊民事纠纷予以审理并依法进行调解或者裁决的活动,它对公开性的要求与经济领域中的商事仲裁对公开性的要求不同,而与司法诉讼活动对公开性的要求是相同的。我们知道,公开原则是我国司法诉讼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诉讼活动公开,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对案件的审理实行对社会开放,允许公民旁听、记者采访、媒体报道。公开原则是保障审判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在司法诉讼活动中,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审理应当公开进行。这是我国司法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了使劳动争议仲裁活动透明,保障仲裁公平、公正,劳动争议仲裁活动有别于商事仲裁而与司法诉讼活动同样实行公开原则是必要的、合适的。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仲裁活动必须公开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全真模拟试卷(3)第4大题第8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62 题 下面关于甲申请仲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劳动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B.甲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C.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2年

D.劳动争议仲裁一般公开进行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第2题:

仲裁申请的审查事项包括( )。

A.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B.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C.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
D.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E.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答案:A,B,C,D,E
解析:
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日常工作。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①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②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③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④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⑤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⑥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第3题:

下列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的表述中,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区别于民事仲裁的有( )。 A.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B.劳动争议仲裁以公开为原则 C.劳动争议仲裁实行级别管辖 D.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


正确答案:AB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民事仲裁要收费。劳动争议仲裁以公开为原则,民事仲裁以不公开为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地域管辖,但不实行级别管辖。当事人不能选择劳动争议的仲裁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第4题:

劳动争议仲裁是否收费?


正确答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以前,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各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同,主要包括劳动争议仲裁费、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劳动仲裁收费大多按照标的收取。很多劳动者因为交不起劳动仲裁费而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虑到劳动争议仲裁的收费已经成为有些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障碍,该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在确立了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的前提下,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效地履行职责,必须解决其经费来源问题。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的劳动仲裁机构没有专门的经费,而是由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内部协调。由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本身也面临着任务重、人员少、经费紧缺的问题;所以,内部协调难度很大,劳动争议案多、人少、经费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有利于保证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5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被侵害内,应当将是否受理的结果通知申请人。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共用题干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下哪些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A、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B、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C、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可以不公开进行
D、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两年

答案:B,D
解析:
【考点】工会的职权。详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1条第2款的规定,D项正确。根据该法第4条第3款的规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故A项正确。该条第4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予以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因此B项说法错误。根据该法第5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因此C项正确,综上,本题应选A、C、D项。


【考点】劳动争议处理。详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当选。第12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可见,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口头申请也可书面申请。B选项错误,一当选。第26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可见,若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即可不公开进行。C选项说法正确,不当选。第27条第1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故D选项错误,当选。


【考点】享受社保的情形。详解:《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因此,本题中A、B、C、D项均是正确选项。


【考点】集体合同。详解:《劳动合同法》第51条规定了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因此B项正确。该法第54条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因此D项正确。集体合同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生效,因此C项正确。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故A项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项。


【考点】劳动争议的处理。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A项中公司的内部规定不能改变法律的强制性规定,A项错误。《劳动法意见》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因此B项正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因此该争议采用仲裁前置程序,故C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因此D项说法正确。


【考点】试用期、经济补偿金、违约金、劳动合同的终止。详解:《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因此A项中公司的做法违法。根据该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不包括B项的情形,故B项合法。该法第25条规定:除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和约定竞业限制违约金外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故C项错误。D项根据该法第4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宣告破产后,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即终止,因此戊企业雇佣丁企业工程师的做法不违法。


【考点】经济补偿金。详解:《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几种情况:(1)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因进行破产重整解除劳动合同的;(5)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因此A、B、C项中用人单位均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只有D项不需要,因此选A、B、C项。


【考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详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6条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可见,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而非“可以缺席裁决”,A选项错误,当选。第37条规定,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可见,B选项中“可以派鉴定人参加开庭”的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当选。第44条第3款规定,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C选项中“应当提供担保”的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当选。第46条规定,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故D选项符合法律规定,不当选。

第7题:

(2019年11月)仲裁申请的审查事项包括( )。

A.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B.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C.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
D.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E.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答案:A,B,C,D,E
解析:
P558-565
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日常工作。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①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②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③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④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⑤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⑥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第8题:

下面关于甲申请仲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劳动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B.甲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C.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2年

D.劳动争议仲裁一般公开进行


正确答案:C
解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第9题:

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应当公开?


正确答案:目前,仲裁活动包括商事仲裁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商事仲裁是仲裁庭就当事人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依法进行调解、裁决的活动。商事仲裁活动中涉及的事项或者信息对经济纠纷当事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商业价值,因此要求对外实行保密。除当事人协议公开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的外,仲裁活动不公开进行。这是商事仲裁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仲裁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庭就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间的劳动争议这一特殊民事纠纷予以审理并依法进行调解或者裁决的活动,它对公开性的要求与经济领域中的商事仲裁对公开性的要求不同,而与司法诉讼活动对公开性的要求是相同的。我们知道,公开原则是我国司法诉讼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诉讼活动公开,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对案件的审理实行对社会开放,允许公民旁听、记者采访、媒体报道。公开原则是保障审判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在司法诉讼活动中,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审理应当公开进行。这是我国司法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了使劳动争议仲裁活动透明,保障仲裁公平、公正,劳动争议仲裁活动有别于商事仲裁而与司法诉讼活动同样实行公开原则是必要的、合适的。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仲裁活动必须公开进行。

第10题: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应当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后,应当依法、及时组成仲裁庭。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组建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任命一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对于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为了保障仲裁活动的客观、公正,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仲裁庭组成情况,包括是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还是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书面通知当事人。因为只有知悉仲裁庭组成情况后,当事人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员回避。因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根据这一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必须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并且必须是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完成仲裁庭的组建并通知当事人。另外,仲裁庭组成情况的通知还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为了便于当事人了解仲裁员的情况,保障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权利,仲裁庭组成情况的书面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实行仲裁庭仲裁还是实行仲裁员独任仲裁;
(2)仲裁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对于兼职仲裁员,还应当载明仲裁员的职业、工作单位;
(3)告知当事人有权对仲裁庭组成人员向本仲裁委员会提出回避申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