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火疫病症状有何特点,如何进行检验和病害防治?

题目
问答题
梨火疫病症状有何特点,如何进行检验和病害防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症状:侵害花、果实、枝条和叶片。
A.花:侵染后变深褐色,枯萎。
B.叶片:从叶缘沿叶脉扩展,先呈水浸状,后黑褐色。
C.嫩稍:先水浸状,后褐色至黑色,向下弯曲,呈鱼钩状。
D.果实:病部褐色凹陷,扩展到全果,潮湿时病部生粘稠的细菌溢,初乳白色,后红褐色。
E.病枝:叶片凋萎,幼果僵化,但病叶病果不脱落,远望似火烧状,故称火疫病。
F.伤口:初期水浸状,后下陷,呈溃疡斑,病健交界处产生龟裂纹,韧皮部红褐色,有黏液状菌脓。
严重时,病害从嫩稍很快扩展到枝条、主干,直至根部,全株死亡。
检疫和防治:
A.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蔷薇科仁果类果树树苗;
B.剪除病梢病枝;
C.药剂防治:120mg/kg链霉素喷雾,或花期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很好;
D.种植抗病品种:
E.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定植。芽前刮除发病树皮,在生长季节每隔7天检查1次各种发病新梢和组织,发现后及时剪除。对因各种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都要进行涂药保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有哪些?分别都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防治措施
果蔬害虫防治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等措施。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国际、国家或该国家的地方政府用法律的手段,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通过种子、苗木、果实以及包装材料等从国外进入本国,或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人以后限制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植物检疫是从根本上杜绝危险性病虫、杂草危害的基本措施之一。果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小食小虫、柑橘大食蝇、柑橘小实蝇、地中海实蝇等是我国对外的检疫对象。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综合利用各项农业措施,创造不利害虫发生的环境,达到消灭和抑制害虫发生的目的。例如果园中应避免苹果、梨、桃、李的混栽,进行果园冬耕,清扫落叶杂草,刮除老翘树皮,摘除虫果等农业措施,都有减少或消灭田间虫卵和幼虫的作用。实行合理的蔬菜轮作或间作套种,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选择抗虫品种,适时采收等措施,对减轻虫害也都有一定作用。农业防治具有经济、有效、简便的特点。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生物防治可为市场和消费者生产出新鲜优质、无公害的果品蔬菜,是果蔬害虫防治发展的方向。
4.物理及机械防治
用简单机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光、热、电、温度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防治及机械防治。常用捕杀、诱杀、阻隔、低温及低氧等方式防治害虫。
目前在苹果、桃、葡萄生产上实行的果实套袋,既控制了病虫危害,也减少了农药污染;在果园装黑光灯或挂糖醋毒液可诱杀桃蛀螟,利用黑光灯也可诱杀棉铃虫、烟青虫及甘蓝夜蛾;在温室内挂黄色板或在黄色塑料条上涂机油,可诱集蚜虫、温室白粉虱;将板栗堆垛,罩上塑料薄膜帐,然后充分降氧,使O2浓度降至3%~5%,4d后采果内害虫全部死亡。
5.化学防治
根据不同果蔬发生害虫的类型、种群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在生长期尤其是产卵、幼虫等关键时期,进行相应化学药剂处理,可大大减少果园、菜园田间害虫的发生。果蔬采收后,多采用挥发性杀虫剂熏蒸各种果蔬害虫,如板栗象鼻虫、栗食蛾和桃蛀螟等,贮藏期间,它们的幼虫继续在果内蛀食危害。
6.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综合防治害虫,将果蔬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之下。同时必须严格果蔬贮藏前的挑选、分级等操作规程,剔除病虫果,切断田间果蔬害虫进入贮藏场所危害的途径,以防止贮藏期间发生虫害及由此引起的霉烂。

第2题:

试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在国外的分布状况:
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植物细菌病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于西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州和亚洲也有分布,大约40多个国家。
检验方法:
(1)产地检验
(2)症状观察:梨火疫病的症状很典型,是鉴定的重要方法
(3)分离培养:可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进行。MS培养基 菌落为红橙色,
背景为兰绿色。 CG培养基 在29℃培养48小时后形成典型的火山口状菌落。
(4)致病性实验:可用梨片或梨嫩枝测定,亦可用烟草过敏反映检查。
(5)血清学检验:免疫荧光、ELISA、ODD和凝集实验。
(6)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探针和PCR技术。
检疫和防治:
(1)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蔷薇科仁果类果树树苗。
(2).剪除病梢病枝。
(3)药剂防治:120mg/kg链霉素喷雾,或花期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很好。
(4)种植抗病品种。

第3题:

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的难点是什么?如何针对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特点,进行病害预防?


正确答案: 目前使用的渔药大部分是从兽药、农药、化工产品移植来的,多属人兽(畜、禽、鱼)共用药物,适合水生动物特点的渔药不多。
由于部分养殖人员文化素质较低,较为广泛地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对药物的药理、配置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盲目使用;
预防:①改善水环境,应用生态系统观点,将生物、水、底质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②水源不带病原生物,也不含有毒物质;③不串池,以防发病池池水将病原传播开。彻底清塘;④放养密度不能过高。因为密度过高、水质易变坏,使病原生物在鱼类个体之间的传播;⑤合理投饵、施肥。肥源最好为发酵过的有机肥,慎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夏季最好用无机肥,并掌握“及时、勤施”的原则;⑥严格管理制度。要经常消除残渣剩饵,细心操作,并实行早、中、晚定时巡塘,认真观察养殖动物的活动和摄食情况。⑦控制或者消灭病原生物,努力创造有于各种犹有益生物和饵料生物生存的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和发展,减少疾病的发生。⑧使用药物对鱼体、食场和水体进行消毒,投喂药饵等对防治病害的发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4题:

苹果腐烂病的溃疡型症状有何特点?如何如防治苹果腐烂病?


正确答案: 溃疡型症状: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初期病部表面红褐色,水浸状,略隆起,后皮层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松软,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略下陷呈黑色,边缘开裂,表面生成许多小黑点。雨后潮湿,小黑点溢出橘黑色卷曲状孢子丝。如果有病斑绕枝干一周,则枝干枯死。
防治措施:(1)提高树体抗病力,合理施肥,灌水,负载,修剪,保叶促根;
(2)树干涂白;
(3)消灭菌源:注意果园卫生,重刮皮,休眠期喷药保护;
(4)预防保护:伤口用煤焦油或油漆封闭。早春树体萌动前,喷杀菌剂保护。3~5倍石硫合剂50~100倍液;
(5)刮除病斑:刮治,割治,包泥(6)及时桥接:枝干桥接,实生苗桥接。

第5题:

简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国外的分布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25000→1500株
南部Poachimstal损失94%/4年
英国:12000棵发病树(1966.4.1-11.5)
荷兰:寻子-200万棵,火棘-13000棵
红果树-8700棵,花楸-4500棵
德国:梨树-18000棵
症状表现特点
花腐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早春)。
溃疡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
枝枯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
果腐梨火疫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的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
病原分类地位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菌Erwinia
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1.产地检验-田间检查与观察
2.症状检验-与梨梢枯病(不为害大枝和茎干,病部无细菌溢)区别。
3.选择性培养基检验
⑴MS培养基-菌落中心橙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⑵CG培养基-火山口特征(29℃48h)⑶Zeller改良高糖培养基-27℃2-3d培养,3-7mm菌落半球形凸起,橘红色(中-蛋黄,边-光滑)
4.幼梨切片接种-乳白色高度隆起的球状菌脓。
5.过敏性枯斑反应-石楠、烟草和蚕豆叶片-坏死反应。
6.血清学检验
⑴常规血清学方法-免疫荧光、ELISA、ODD等。
⑵免疫分离法检测技术-利用抗血清特异性吸附目标菌。
7.核酸探针技术及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2P标记—102-105个菌体
PCR技术—50个菌体细胞
PCR-斑点印迹+反印迹杂交—20个菌体
已被列为中国的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尚未发生。该病害能借助于多种途径迅速蔓延扩展,且易传染,难以控制,所以很难防治,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

第6题:

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正确答案: 检疫对象:(1)松材线虫病
(2)松饱诱病
(3)冠瘿病
(4)杨树花叶病毒病
(5)落叶松枯梢病
(6)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7)草坪草褐斑病
检疫原则:(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
(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危害
(3)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害
检疫方法:(1)直接检疫
(2)过筛检疫
(3)比重检疫
(4)染色检验
(5)洗涤检验
(6)浅盘或漏斗分离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
(8)萌芽检验
(9)接种检验
(10)血清学检验

第7题:

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病原是如何侵入寄主?如何传播的?


正确答案: 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变黄、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病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等)侵入寄主植物。
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浇灌水等)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入,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植物病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在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

第8题:

试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规律、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正确答案: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黑穗病,麦粒的一部分被侵染,小穗顶端麦粒黑斑,颖片张开,主要侵染胚乳,一般不侵染胚,在种子腹面表皮下形成冬孢子堆,背面胚乳部分仍完好。
发生规律: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15~22 ℃,扬花期先菌丝产生的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麦穗上,产生次生担孢子,上生芽管,从颖片、外稃和内稃开张的气孔侵入。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行与湿度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因此,扬花期遇多云、寡日照、细雨多雾的高湿天气适宜发病。
检验方法:
直接检查:根据病粒的特有症状鉴定。
洗涤检验
发病轻的麦粒可用0.2%NaOH浸24h(18~25 ℃),吸去多余液体,实体显微镜下观察。乌黑发亮的种子有病,淡褐色无病。
P.CR技术:
扩增引物为5’-CGTGTGAGCCATGCTACGACT-3’和5’-AACTTCCAAGGCGACCGTTT-3’,在743bp处有一特异性扩增带,其他近似种或相关种均未出现该扩增带。
检疫和防治:
1、严格检疫
2、高温灭菌: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有条件的口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85℃,相对湿度80%,处理3min可以杀死孢子,处理5min可以杀死菌瘿。
3、农业措施:小麦与鹰嘴豆间作,适时早播,病轻。
4、化学防治:三唑类和苯并吡咯类拌种,喷洒药剂(萎锈灵)等。

第9题:

梨锈病在梨叶的症状特点用22个字概括,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黄点渐变黑,又生黄毛细又长。
防治措施:
(1)梨园周围5000米内禁止栽桧柏或龙柏等转主寄主;
(2)无法清楚转主寄主时,在春雨前剪除桧柏上冬孢子角,或选用2-30Be石硫合剂、1:2:160-200波尔多液等喷射桧柏;
(3)梨萌芽期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酌情喷1-3次。160-200波尔多液、15%三唑酮乳剂2000倍液。

第10题:

苹果(梨)在什么时期危害,初侵染来自什么场所病害经什么传播,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苹果果实轮纹病从近成熟期开始发生,采收期严重发生,贮藏期继续发生。在果实上的典型症状是: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近圆形褐色斑点,周缘有红褐色晕圈,稍深入果肉,随后很快向四周扩展,典型病斑表面具有明显的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病部果肉腐烂。初期病斑表面不凹陷。发病后期少数病斑的中部产生黑色小粒点,散生,不突破表皮。烂果失水后干缩,变成黑色僵果。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部越冬,其中,病枝上越冬的病菌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杨、柳、刺槐、山楂、桃等树上的枝枯病菌也是造成苹果果实轮纹状腐烂的重要侵染来源。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