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率的表示方式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孵化率的表示方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孵化率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为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另一为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数出雏数×100入孵蛋孵化率(%)=入孵蛋数出雏数×100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孵化率的表示方式


正确答案:孵化率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为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另一为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数出雏数×100入孵蛋孵化率(%)=入孵蛋数出雏数×100

第2题:

蚯蚓的()很强,身体的损失部分能再生成完整的个体。

  • A、再生力
  • B、死亡率
  • C、受精率
  • D、孵化率

正确答案:A

第3题:

孵化率的表示方式(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孵化率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为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另一为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率/受精蛋数×100
入孵蛋孵化率(%)=出雏率/入孵蛋数×100

第4题:

孵化率高时,鸡胚多死于第二个死亡高峰,而孵化率低时,胚胎多死于第一个死亡高峰。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影响孵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孵化率的因素包括三方面,首先是种鸡的质量,品种纯正、健康、营养全面不带传染病的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率高;其次是种蛋的质量,合格的种蛋蛋重基本均匀一致,外观干净有光泽,畸形蛋不能种用,种蛋要消毒,保存温湿度要合适,保存期一般不超过7天;再有就是孵化技术,包括设备先进程度、温湿度控制、孵化的温湿度条件、翻蛋、通风、卫生条件等,以及是否停电、工作人员责任心等。

第6题:

下列哪个指标最能准确反映卤虫卵孵化性能的好坏()

  • A、孵化产量
  • B、孵化效率
  • C、溶壳法测定的孵化率
  • D、数粒法测定的孵化率

正确答案:A

第7题:

刚产出的卤虫休眠卵就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与孵化率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种鸡产蛋量
  • B、分批上蛋
  • C、高海拔
  • D、受精率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入孵蛋孵化率


正确答案: 孵化出雏鸡的数量占入孵蛋数量的百分比。

第10题:

阐述提高孵化率的措施。


正确答案: (一)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
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贮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锰,VA、VD、VE、V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二)科学贮存和选用种蛋
1、科学贮存种蛋 ①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②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80%。③注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④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产蛋后将蛋置于37℃下1小时或常温下放置2—4小时再保存,可提高孵化效果。
2、严格选择种蛋 ①种鸡群应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正常,种蛋受精率高。②种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种蛋产出后最好在3—4天内入孵。③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物等。④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⑤蛋重应为55—65克;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74%。一般开产最初2周内的蛋、过大过小的蛋及畸形蛋不宜孵化。如果种蛋大小不一,可按种蛋大小分批入孵。
(三)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
1、掌握主要孵化条件 ①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37.8℃。可采用恒温孵化法供温:即1—19天为37.8℃;20—21天为37.5℃。要求孵化室内的温度为22—26℃。如果室温较低并无法提高时,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如果室温较高又无法降低时,则应降低孵化温度0.2—0.6℃。在孵化前要试温和调温,使孵化器内各部的温度均匀并达到标准;孵化中应经常检查孵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采用分批入孵时,应将新老种蛋间隔放置,可使温度均匀。为杜绝孵化器内部出现温差,可在孵化期间增加倒盘次数,进行调节温度。
②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至关重要,特别是孵化后期,胚胎代谢增强,产热量多,需要氧气量大。在孵化操作时,将孵化器的进出气孔,第1周全部关闭;7胚龄时各打开1/3;10胚龄时各打开1/2;12胚龄时各打开2/3;从孵化的第3周开始全部打开。但是,孵化室的温度应维持在20—25℃。一般在验蛋、转盘之后,将进出气孔全部关闭;待温度回升到正常时,再将气孔恢复到应该关、开的水平。 2、抓住关键时期 1—7胚龄和18—21胚龄是孵化中的两个关键时期。前期可采取种蛋入孵前预热,关闭进出气孔,在5—6胚龄后照蛋,提高孵化室温度等措施。后期应降低孵化温度0.3—0.5℃;孵化湿度应达到65%—70%,孵化室的相对湿度为75%;加大通风量;转盘在19胚龄进行;在1/2雏鸡出壳后进行第一次拣雏,注意雏鸡出壳后的处理。 (四)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
1、孵化厅卫生 应实行种蛋质检室、种蛋贮存室、种蛋消毒室、孵化室、出雏室、雏鸡贮存室、雏鸡发放室隔离操作,并按一个顺序流向,以减少和避免疾病感染。应经常清洗、消毒工具,保持孵化厅的清洁、清新。
2、种蛋入孵前后的消毒 集蛋后和入孵前,应进行2次熏蒸消毒;转盘后,对出雏器也要进行消毒。还要加强灭鼠、灭蝇工作,以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