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顶极群落?说明几个顶级理论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什么叫顶极群落?说明几个顶级理论的异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的群落。
共同点: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的变化后,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 布,都和生境相适应。
不同点:
1)单元顶极理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它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但可阻止群落发展成为气 候顶极;其他二个理论则强调各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顶极配置假说认为,顶极的变化,也会因为一个新的种群分布 格局而产生新的顶极。
2)单元顶极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其他两个理论都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趋于一个顶极。
3)单元顶极理论与多元顶极理论认为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而顶极配置假说认为群落为一个连续体。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几个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比较他们的异同。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对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及选择的过程等。选择性注意有三种认知理论:早期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和多阶段选择理论。
(1)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假设只有一部分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因此又称为知觉反应模型。其包括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①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他认为注意是一个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从而完全丧失了。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丧失了。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水平进行操作,声音之间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②衰减理论。该理论由特瑞斯曼提出,她同意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假设,但是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没有完全消失。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意分析之前,称为外周过滤器,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而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另一种在语意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它是根据语意信息来选择信息的。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语意特征。这种理论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语意分析作用,所以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2)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即,假定所有的信息年达到了长时记忆,并激活了其中的有关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晚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3)多阶段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即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4)几种认知模型的比较。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并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部分信息可引起反应。而多阶段选择理论则模糊了过滤器位置的差异。

第2题:

论述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并说明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1)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阿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人本主义需求理论。该理论基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上,认为人有三种核心的需求:
①生存的需求。这类需求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②相互关系的需求。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的需要。
③成长发展的需求。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2)ERG理论的特点
①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的趋势。
②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低而求其次。
③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是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
(3)对ERG理论的评价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在需要的分类上并不比马斯洛的力量更完善,对需要的解释也并未超出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范围。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要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
(4)ERG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比较
相同点:
①ERG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内容基本相同。如前所述,生存需求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相互关系的需求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成长发展的需求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②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类似的是,ERG理论认为较低层次的满足之后,会引发对更高层次需要的愿望。
不同点:
①除了用三种需要替代了五种需要以外,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ERG力量还表明了,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收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刚性的阶梯式上升结构,即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的满足,二者具有不可逆性。而相反的是,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层次是刚性结构,比如说,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③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相反地,ERG理论则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补,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第3题:

说明屠能的地租理论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异同。


参考答案:

地租理论是屠能论述孤立国的重要理论基础。屠能认为在田庄收入项下,扣除房屋、树木、垣篱等一切可与土地分开的东西的价值所生的利息,剩余之数属于土地本身,即为地租。屠能所研究的地租主要是级差地租,主要从土地位置角度论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一个田庄的地租是由于它的位置和土地比最劣的、但为了满足城市需要又不得不从事生产的田庄优越而产生的。
屠能强调地租是土地在位置上优越而产生的纯利润转化而来的。在屠能的孤立国中,距离城市越近的圈境地租越高,而距离城市越远的圈境地租越低,根据屠能的观点,当农产品价格等于生产和运费之和时地租为零。
另外,由于谷物价格会随需要变化而变化,所以,能提供地租的田庄与城市的距离也发生着变化。


第4题:

试比较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异同。


正确答案: (1)相同点:①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②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
(2)不同点: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
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级;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级。

第5题:

什么叫“分段”?什么叫“分期”?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1.所谓分段,就是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干地基坑,分段进行施工。
2.所谓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
3.分段是就空间而言的,分期是就时间而言的。导流分期数和围堰分段数并不一定相同,段数分得越多,施工越复杂;期数分得越多,工期拖延越长。因此,工程实践中,两段两期导流采用得最多。

第6题:

什么叫小草、大草、狂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大草、小草、狂草,都属草书,都具有结构省简,点画属连,书写迅便等特点,都属于今草范围。这也是它们的相同点。但是它们还各自有其独特体貌,互有差别。其不同点是:小草是今草中体型较小的一种草书,且点画虽简省损益,但仍比较容易辨认,点画及字里行间的连绵萦带较少,变化不大,法度比较分明的一种草书,与大草相对而名之曰“小草”;大草是今草中体势更放纵的一种书体,笔画更简省,结体及章法之间的连绵映带,变化较大,萦连关系更加微妙。因此,这种字体,虽有其严格的替代法度,仍不易辨认,与小草对称而称之谓大草。也有人把更为放纵变化,更不易辨认的“狂草”称为大草的。清代曾一贞、张廷相说:“张伯英艺益(章草)从而肆之,连环钩锁,神化无穷,谓之‘大草’。”认为是张芝学习章草并使之更加放纵恣肆而创出大草的。清冯班在其《钝吟书要》中在谈学习草法时说:“草书全用小王,大草书用羲之法,如狂草,学旭不如学素。”对大草、小草、狂草进行了区别。
狂草,是最为恣肆放纵的草书。一般认为是唐代张旭所创。其笔画简省连绵,常一笔数字,甚至一笔一行,隔行之间亦气势属连。由于其变化多端能运用各种轻、重、疾、徐、浓、淡、枯、润的笔墨变化,能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意象。这类书体多是书家一时兴来之作,已近乎纯抽象的线的符号,使观者能在其中产生出种种联想,得到各不相同的感情上的共鸣和震荡。故这类书体历来为人们赞叹、称颂和热爱,历久而不衰。如唐代韩愈在其《送高闲上人序》中所说:“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出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清代石涛也说:能纳天地万事万物于一画之中。因此,草书,特别是狂草,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超逸的形式之一。明赵宦光说:“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实际把大草与狂草混称为一种书体了。

第7题:

简述说明什么是演替的顶级理论


正确答案: 顶极群落:由于经过长期(演替系列)的发育过程,在植被影响下,某一地区的大部分土壤达到了最中和的阶段,在这种土壤上覆盖着的群落,结构最为稳定或中和,即为顶极群落(演替顶极)。

第8题:

顶极群落理论上应具备那些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2)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3)有机物质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4)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第9题:

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第10题:

如何利用顶极群落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


正确答案: (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
(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
(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
(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
(5)农田杂草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