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

题目
单选题
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
A

社会问题

B

政策问题

C

公共问题

D

私人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政府预算草案只有经过( )审查和批准后,才能成为政府预算,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

A.同级政府

B.国家财政部

C.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

第2题:

只有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政府部门及个人不得进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

A. 政策议程

B. 公众议程

C. 正式议程

D. 行政议程


参考答案:C

第4题:

论述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5题:

()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 A、讨论议程
  • B、政府议程
  • C、公众议程
  • D、系统议程
  • E、政治议程

正确答案:B

第6题:

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称为()。

A、非公众议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C
解析:
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价值有相当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故A项错误。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尽管如此,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还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故D项错误。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府议程。但有些时候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这是因为决策者有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把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故B项错误.

第8题:

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 ()

A. 执政党问题

B. 公共政策问题

C. 政府问题

D. 国家问题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正确答案: 通常,社会问题进人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人,政府只是有限介人;
(2)政府主动介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人;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人;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人。

第10题:

试论述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正确答案: 社会问题要进人政策议程,既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观察机制,又要在公众与政府、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机制。社会问题进人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
政治领导人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例如,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向题会议,由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而将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纳人了政府议程。1974年,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清洁空气法案》中某些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直接地提上了国会的议程。
2.政治组织的作用
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 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政党、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
3.政府体制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人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民主选举,执政理念合乎民主潮流,组织程序符合民主要求,政务信息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吸收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监督,那么大量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相反,专制、封闭的政府则会将大量社会问题阻止在政策议程之外。
4.利益集团的作用
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游说、宣传、助选、抗议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列人政策议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团体成员的利益。戴维·杜鲁门在《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各种利益团体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事务威胁这种合理的平衡,那么它们便会做出反应。当某一团体的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出现。如果这种破坏不是太大,那么团体的领导人将努力使先前的平衡得到恢复„„这种努力将使团体求助于政府成为必要。
5.专家学者的作用
在各研究领域中,专家学者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能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预测。他们一旦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如政策议程。例如,三大院士的联合签名导致奥运会建设费用的缩减,直接使鸟巢建筑大幅度改动。
6.公民个人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公民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某些影响或损害其权益的问题不满,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交政策议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还会采取一些威胁性的方式(如游行、示威、抗议、罢工、暴乱等),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第四种力量”,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有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它们可能成为政策议程上的事务。例如,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的披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出台和实施。
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在:
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了条件。
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
再次,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政策问题的重要提出者。
8.问题自身的作用
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爱尔德指出: (1)一个间题的定义越模糊,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特殊性程度);
(2)一个问题被认为社会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重要性程度); (3)一个问题被认为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期的长短); (4)一个问题被认为越不具有技术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复杂程度); (5)一个问题被认为越缺少明确的先例,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先例的明确程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