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

B

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C

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

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

E

可发生休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d

B.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

E.可发生休克


正确答案:B
[答案与解析] B。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d,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每日尿量可多达 15000ml,软弱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而血中BUN和Cr在少尿期就开始下降。
[考点]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第2题: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曰

B.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每曰尿量可多达15000ml

E.可发生休克


正确答案:B
多尿期~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软弱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而血中BuN和Cr在少尿期就开始下降。考点: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第3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9~14日

B、可发生休克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移行期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E、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


参考答案:D

第4题:

下列各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三痛"症状的是()。

  • A、发热期
  • B、低血压期
  • C、少尿期
  • D、多尿期
  • E、恢复期

正确答案:A

第5题: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
B、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
E、可发生休克

答案:B
解析: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 9~14日,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软弱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而血中BuN和Cr在少尿期就开始下降。 [考点]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第6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

B、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C、持续时间一般为7~14日

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已经完全恢复

E、可发生休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日,持续时间一般为7~14日,短者1日,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本期肾脏损害逐渐修复,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但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加上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潴留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以致尿量显著增多。在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到高峰,常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甚至可再次引发休克。

第7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
B.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
C.可与发热期重叠
D.主要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E.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第8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

B、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

C、可与发热期重叠

D、主要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E、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参考答案:D

第9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
  • B、血中BUN和Cr开始下降
  •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 D、每日尿量可多达15000ml
  • E、可发生休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日

B

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C

持续时间一般为7~14日

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已经完全恢复

E

可发生休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日,持续时间一般为7~14日,短者1日,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本期肾脏损害逐渐修复,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但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加上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潴留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以致尿量显著增多。在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到高峰,常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甚至可再次引发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