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虚寒证阶段,亦是邪气波及三阴的初始阶段。太阴病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属中焦虚寒证。
综合原文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可知太阴病的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及治疗用药禁忌。其典型证候为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口淡不渴,手足自温,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其病机为“脏有寒”,即脾阳虚弱,寒湿内盛。其治法是“当温之”,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宜“四逆辈”,即包括理中汤、四逆汤类温里散寒剂。禁用苦寒攻下,慎用寒凉阴柔之品。若误施攻下,则脾阳更虚,寒湿壅滞更甚,必致“胸下结硬”等变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哮病肾虚证的主症、病机、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哮病肾虚证 平时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腰酸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山药、熟地、山茱萸等)或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等)。

第2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3题:

太阴病本证的代表方剂是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C
C

第4题:

少阴寒化证具体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类型。多由少阴心肾阳气素虚而邪入少阴从阴化寒;或因他病(如三阳病,太阴病等)误治失治损伤少阴阳气,而邪入少阴所致。临床又根据阳虚程度及兼夹邪气之异,分为以下六个证型:
①阳衰阴盛证:见于323、324、353、354、389等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临床以无热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卧,呕吐、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甚则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②阴盛格阳于外证:见于317等条。由少阴阳气极虚,阴寒极盛,格拒虚阳浮越于外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有发热),舌质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外假热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③阴盛格阳于上证:见于314、315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于内,格拒虚阳浮越于上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面色赤(两颧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舌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上假热证。治疗用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若服阳药后发生格拒,而干呕心烦,厥逆无脉者,予白通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咸寒反佐益阴。
④阳虚寒湿身痛证:见于304、305条。由少阴阳虚,寒湿内盛,留滞于筋脉骨节所致。临床以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舌淡苔白,脉沉紧为辨证要点。予以附子汤温阳散寒,除湿止痛;同时还可配合温灸法。
⑤阳虚水泛证:见于316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化,水气内停外泛所致。临床以身体浮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头眩心悸,身目闰动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微细为辨证要点。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⑥阳虚滑脱不禁证:见于306、307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摄,大肠不固,滑脱不禁所致。临床以泄利稀薄,滑脱不禁,或便下脓血暗淡,腹中隐隐作痛,畏寒怯冷,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微弱等为辨证要点。治以桃花汤温阳涩肠,固脱止利。

第5题:

简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正确答案:大青龙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病机是:寒束肌表,内有郁热。治法是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 姜、大枣、石膏。

第6题:

简述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即第96条所言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之为小柴胡汤"四大主症"。病人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往来寒热;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神情默默而寡言;术郁克土,胃气不苏,故不欲食;胆火内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频频作呕。其病机总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所致,故以和解为治,方用小柴胡汤。

第7题:

少阴病的基本病机和脉证特点是什么?本证分哪些类型?分述其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及治禁。


正确答案:少阴病是六经病证发展过程中后期的危重阶段。其病位在里,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基本病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脉证特点。
少阴为水火之脏,故少阴病本证,随患者的体质差异和病邪性质的不同,则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之异。若少阴火衰(素体少阴阳气亏虚),而感受邪气,则火衰不能制水,病从寒化,而成为少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寒化证。临床以无热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卧,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甚则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寒化证以扶阳抑阴,回阳救逆为治疗大法,四逆汤是代表方剂,也可配合使用温灸疗法,而禁用发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若少阴水亏(素体心肾阴血亏虚,)而感受邪气,则水亏不能制火,病从热化,而成为少阴水亏火旺,虚火内炽,心肾不交的热化证。临床以心中烦,不得眠,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热化证以滋阴清热降火为治疗大法,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总之,少阴热化证只宜清补,禁用发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少阴病的本证虽有寒化、热化之异,但以阳衰阴盛的寒化证为主。故一般说少阴病的性质多属虚、属寒、属阴,以全身性虚寒证为主要特征。

第8题:

肝郁气滞证型胁痛的证机概要、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第9题:

大柴胡汤的病机、证候表现、治法、方药组成、方解。


正确答案:①病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邪结偏重,偏于半里。②证候表现:呕下止,心下急,郁郁微烦③治法:枢转少阳,兼开结气④方药:柴胡宣透,外散少阳之邪,黄芩清热,内清少阳之火,柴芩合用,解半表半里之邪,半夏开结气,与生姜降逆上呕,枳实芍药开心下结气(去人参甘草,因邪结为重心,免甘生中满之弊

第10题:

心阳虚有哪些证候类型?分述各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剂。


正确答案:心阳虚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的误治后变证之一,根据心阳虚程度轻重及兼挟邪气之不同,具体又分为五个方证论治:
①心阳虚心悸证:见于64条。由太阳病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临床以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伴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
昏,舌淡脉缓弱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
②心阳虚烦躁证:见于118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而心神浮越所致。临床以惊恐烦躁不安,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头昏,舌淡苔白,脉虚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潜镇心神。
③心阳虚警狂证:见于112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而心神浮越,痰浊内扰所致。临床以神怯易惊,狂躁不宁,卧起不安,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头昏,舌淡苔滑腻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温通心阳,潜镇心神,涤痰定惊。
④心阳虚奔豚证:见于117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下焦寒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作欲死、复还止,伴心悸气短,胸闷气促舌淡苔白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桂枝加桂汤温
通心阳,平冲降逆。
⑤心阳虚水气内停欲逆证:见于65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下焦寒水内停妄动上逆所致。临床以心悸气短,脐下动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润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茯苓桂枝
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