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痉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其预后难治有哪几种情况?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痉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其预后难治有哪几种情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大陷胸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大陷胸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病机是邪热内陷与有形水饮相结于胸胁。治法是泻热破结,攻逐水饮。方用大陷胸汤。药用大黄、芒硝、甘遂。

第2题:

试述《金匮》对痉病的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 本篇论述痉病的证治主要有三种情况:柔痉、欲作刚痉、阳明里热成痉。三者存在共同的病机,即邪伤筋脉,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拘急不舒。其治法虽有微汗和泻下之不同,但其目的均以祛除病邪,固护津液为主。柔痉的病机为外感风邪,津液不足,邪伤筋脉,又营卫不和所致。症见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脉反沉迟;治以调和营卫、清热生津疏筋;方用栝蒌桂枝汤,即桂枝汤加栝蒌根。欲作刚痉的证治,指痉病发作初起或将要发作,病机为风寒表实,邪伤筋脉,津液不足或输布不利所致。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小便不利,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治以发汗解肌、生津疏筋;方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里热成痉多为外感邪气不解而入里化热,伤津动风所致,症见壮热息高、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治当攻下实热,急下存阴,方用大承气汤,当得下止服。

第3题:

据《素问·奇病论》简述脾瘅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治法。


正确答案: 脾瘅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化湿酿热,湿热困脾,五谷精气上泛所致,故以湿热困脾为其主要病机。由于五谷精气上泛则口甘,过食肥甘则中满,故以口甘、中满为其主要症状。湿热困脾,其治理应清热化湿,而原文指出“治之以兰”,如佩兰之类,这是因为佩兰芳香辛散,长于化湿醒脾,使湿浊得去,脾气健运,则蕴热自去,此乃不治热而热自除之。

第4题:

产后郁冒的病因病机为亡血复汗,();产后痉病的病因病机为新产血虚,多汗出,()。


正确答案:寒多;喜中风

第5题:

试述肾着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


正确答案: 本病多因“身劳汗出,衣里冷湿”等,使寒湿侵袭腰部肌肉腠理,留着不去,而引起腰部冷痛、沉重之症。因寒湿留着肾之外府,痹阻阳气,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即腰部冷痛、沉重。治以甘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第6题:

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桂枝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第7题:

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第8题:

结合主治证的病机、治法试述大黄在复元活血汤和大承气汤中的作用与配伍。


正确答案: 复元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滞留,胁肋瘀肿疼痛者,治宜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方中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与柴胡等药配伍同用共奏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所致,治疗均当急下邪热积滞,方中大黄苦寒降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与芒硝等药配伍同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第9题:

试述奔豚汤证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


正确答案: 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第10题:

试述阴阳偏衰、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及其相应的治法。


正确答案:①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既有面色恍白、畏寒股冷、院腹冷痛、舌淡、脉迟等寒象,又见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治当补其偏衰,补阳消阴,即所谓“阴病治阳”。
②阴偏衰,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临床常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当补其偏衰,补阴制阳,即所谓“阳病治阴”。
③阴盛格阳,系指阴寒偏盛至极,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导致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是出现真寒假热证,即在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等阴寒盛于内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治当从治,热因热用,即以热性的药物顺从其假热征象而治。
④阳盛格阴,系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病理状态。病机特点是出现真热假寒证,即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的基础上,又见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治当从治,寒因寒用,即以寒性的药物顺从其假寒征象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