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证禁用汗法?误用汗法将会出现哪些变证?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血证禁用汗法?误用汗法将会出现哪些变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血证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及瘀血。仲景反复强调吐、衄、下血之证不可发汗。因汗血同源,《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由津液所化,汗出又有赖于阳气的蒸化,失血者本已阴阳不足,若再使用汗法则均可损伤阳气或阴液,致变证迭出。故《内经》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金匮•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指出:“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说明吐、衄血者误用汗法,可出现“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等阴血重伤之症。亡血者,因误汗而伤及阳气,见“寒慄而振”等阳气失于温煦之象。所以汗法属血证禁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宗海治血证,认为禁用的是()

  • A、汗法
  • B、吐法
  • C、下法
  • D、和法
  • E、补法

正确答案:A,B

第2题:

桂枝汤证已有汗出,何以仍用汗法?


正确答案: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祛,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祛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第3题:

下列病证禁用汗法者为

A、痉病

B、湿病

C、暍病

D、历节病

E、水气病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列哪种病证禁用汗法()

  • A、痉病
  • B、湿病
  • C、暍病
  • D、黄汗

正确答案:C

第5题:

少阴病咳而下利,为什么不能用火疗却汗?误汗后会出现什么变证?


正确答案: 少阴病出现咳而下利,多以水气为患,
一为阳虚水泛证,寒水犯肺而见咳,水浸渍胃肠而见下利,治宜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
二为阴虚水热互结证,水热犯肺而见咳,水气偏渗大肠而见下利,治宜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二者均无表证,故治疗禁用汗法,尤其是火气劫汗。如误用火法,强发其汗,更伤阴津,化燥生热,热扰心神,则谵语;火热损伤肾中真阴,阴液耗竭,化源不足,水道失利,则小便难。

第6题:

唐宗海治血证,认为有宜有忌的是()

  • A、汗法
  • B、吐法
  • C、下法
  • D、和法
  • E、补法

正确答案:C,E

第7题:

为什么血证禁用汗法?误用汗法将会出现哪些变证?


正确答案: 血证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及瘀血。仲景反复强调吐、衄、下血之证不可发汗。因汗血同源,《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由津液所化,汗出又有赖于阳气的蒸化,失血者本已阴阳不足,若再使用汗法则均可损伤阳气或阴液,致变证迭出。故《内经》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金匮•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指出:“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说明吐、衄血者误用汗法,可出现“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等阴血重伤之症。亡血者,因误汗而伤及阳气,见“寒慄而振”等阳气失于温煦之象。所以汗法属血证禁忌。

第8题:

在什么情况下,风水、皮水禁用汗法?


正确答案: 风水、皮水都可见脉浮,说明病位在表,治疗应因势利导,以发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金匮•水气病》篇提出风水、皮水有“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因为口渴下利,小便数者为津液耗伤之象。津液已伤,复用汗法,可致津液枯竭,故曰“不可发汗”。又条文“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指出皮水夹有郁热时,可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散水、清解郁热。如果此时见有小便自利而渴,说明津液已伤,就不宜再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治疗,以免重伤阴液。

第9题:

唐宗海认为:血证有宜有忌的是()

  • A、汗法
  • B、补法
  • C、吐法
  • D、和法
  • E、清法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最有可能出现在()

  • A、蓄水证
  • B、结胸证
  • C、痞证
  • D、蓄血证
  • E、发黄证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