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4岁,腋窝淋巴结肿大约半年,手术切除。手术标本为直径约2cm的卵圆形淋巴结,切面大部为淡黄色、质软、易碎的坏死灶;

题目
单选题
女,24岁,腋窝淋巴结肿大约半年,手术切除。手术标本为直径约2cm的卵圆形淋巴结,切面大部为淡黄色、质软、易碎的坏死灶;镜下检查,坏死灶为红染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物质,坏死灶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以上所描述的坏死是(  )。
A

梗死

B

干性坏死

C

气性坏死

D

干酪样坏死

E

液化性坏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58岁。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件腋窝淋巴结肿大住院,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曾癌伴淋巴结转移。下列病理变化中,与患者肿瘤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

A.角蛋白的表达增高

B.*亡增多

C.层粘连蛋白受体增多

D.出现坏死*


正确答案:C

第2题:

女,46岁,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内可见淡黄色、质软的干酪样坏死。符合淋巴结病变的描述是


A.化脓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肉芽肿性炎
D.浆液性炎

答案:C
解析:

第3题:

一乳腺癌患者,原发灶2×2cm位于外象限,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缘阴性,腋窝临床检查阴性,未做手术处理,术后放疗的范围应包括 ( )

A、全乳腺+内乳淋巴结

B、全乳腺+腋窝淋巴结照射

C、全乳腺+内乳,腋窝、锁骨上淋巴结

D、单纯全乳腺照射

E、全乳腺+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一乳腺癌患者,原发灶2×2cm位于外象限,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切缘阴性,腋窝临床检查阴性,未作手术处理,术后放疗的范围应包括( )

  • A、全乳腺+内乳淋巴结
  • B、全乳腺+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
  • C、全乳腺+内乳、腋窝、锁骨上淋巴结
  • D、单纯全乳腺照射
  • E、全乳腺+腋窝淋巴结照射

正确答案:E

第5题:

女性,46岁,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内可见淡黄色、质软的干酪样坏死。符合淋巴结病变的描述是()

  • A、化脓性炎
  • B、纤维素性炎
  • C、肉芽肿性炎
  • D、浆液性炎
  • E、出血性炎

正确答案:C

第6题:

女性,46岁,发现右乳肿物3周,无不适,既往无乳头溢液史。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直径约1.5cm、边界清楚、质硬的肿块,活动可,局部皮肤无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为
A.肿物扩大切除术
B.单纯乳腺切除术
C.肿物切取术
D.扩大根治术
E.改良根治术

答案:E
解析:

第7题:

男性,65岁,1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临床体检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转移,胃镜检查吻合口溃疡直径约2cm,病理为腺癌治疗首选的治疗方式是()

  • A、放疗
  • B、化疗
  • C、部分残胃切除术
  • D、残胃全切除术
  • E、胃改道手术

正确答案:D

第8题:

患者,女,58岁。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伴腋窝淋巴结肿大住院。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2/10)。下列病理变化中,与患者肿瘤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

A.角蛋白的表达增高

B.凋亡增多

C.层粘连蛋白受体增多

D.出现坏死灶


正确答案:C
解析:肿瘤转移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减少;②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正常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是通过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些分子介导的,如层粘连蛋白(LN)受体;癌细胞表达的LN受体增加,使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③细胞外基质降解;④癌细胞迁移。角蛋白的表达增高与肿瘤的浸润、分期等有关,凋亡增多、出现坏死灶等均无特异性。

第9题:

女性,22岁,乳癌家族史。无疑发现左乳下方肿物,直径约1cm,活动,光滑,与皮肤无粘连,2个月来,肿物无明显增大,腋窝淋巴结阴性。 B超示肿物质地不均,后壁衰减,钼靶示弥散沙粒样钙化,建议手术切检病理证实为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为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最适宜的治疗是( )

  • A、改良根治术
  • B、乳房单纯切除
  • C、乳房单纯切除+术后放疗
  • D、乳腺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 E、乳腺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一乳腺癌患者,原发灶2cm×2cm位于外象限,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切缘阴性,腋窝临床检查阴性未作手术处理,术后放疗的范围应包括()

  • A、全乳房+内乳淋巴结
  • B、全乳房+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
  • C、全乳房+内乳、腋窝、锁骨上淋巴结
  • D、单纯全乳房照射
  • E、全乳房+腋窝淋巴结照射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