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望神.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望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望神?


参考答案: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所谓望神,即医生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就能对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谈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

第2题:

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望神最重要的是望

A.语言

B.动作

C.眼神

D.表情

E.反应


正确答案:C

第3题:

望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腹腔穿刺液

E.望二便


正确答案:D
望二便(1)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多属肠中有湿热。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多属寒湿。便如黏冻,夹有脓血,是为痢疾,色白者为病在气分,色赤者为病在血分,赤白相杂者多属气血俱病。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的是近血。(2)小便:清澈而量多者,多属虚寒,量少而黄赤者,多属热证。小便混浊不清,或为湿浊下注,或为脾肾气虚。尿血者,多是热伤血络,尿有砂石者为石淋,尿如膏脂者为膏淋。

第4题:

何谓神?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望神重在察目?


正确答案: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
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谓之神。”可见神来自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盛纳多则神旺,精衰纳少则神疲;《灵枢·平人绝谷篇》中云:“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是脏腑精气盛衰的外露征象,是五脏六腑功能的体现。所以,对神的观察,可以了解病人的精气盈亏,脏腑盛衰,疾病轻重与预后。
作为生命活动表现的神,是通过意识状态、语言、呼吸、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而主要可以通过两目反映出来。由于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因而有“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的说法。所以望神尤应重在察目。

第5题:

简述望神.


正确答案: 神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具体反映于人体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望诊的重点在于观察两目。
1.得神
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为健康或病轻。
2.少神
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轻病或体质虚弱。
3.失神
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赢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提示精亏神衰,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
4.假神
表现为久病重病之人,突然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例如本已失神,突然神识似清,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欲进饮食,面色转佳。提示精气极衰,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离决,属病危的表现。
5.神乱
(1)焦虑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属虚证,如脏躁病。
(2)狂躁不安
狂躁妄言,打人骂詈,属阳证,如狂病等。
(3)淡漠痴呆
淡漠痴呆,哭笑无常,属阴证,如癫病等。
(4)猝然昏倒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人,属癎病。

第6题:

以下哪项不是望诊的主要内容

A.望腹腔穿刺液

B.望二便

C.望神

D.望色

E.望头项五官


正确答案:A
望诊:望神、望色、望头项五官、望舌、望排出物。

第7题:

不属于整体望诊的是

A.望神
B.望色、
C.望形体
D.审苗窍
E.望姿态

答案:D
解析:
考点:可在自然状况下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反映的病情较为客观,故古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整体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审苗窍、望指纹、察二便、辨斑疹。

第8题:

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参考答案:
(一)望神的概念
神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弋意识、思维活动。望神,是指医生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对于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望神的重点
重点观察人体的两目、面色、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尤为重要。
(1)两目,心神直接支配两目的活动,且目为脏腑的精气汇聚之处。
(2)色泽,是指人体皮肤(尤以面部为主)和体表组织的色泽变化。色随气华,泽以气养,色泽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
(3)神情,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反映。
(4)体态,是指人的形体动态,是机体功能强弱的表现,能反映神的盛衰。

第9题:

望神,就是望人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否正常。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望神


正确答案: 精气充足则体健身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因此,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1)望神的内容:着重观察两目、神情、气色、体态等,同时结合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2)对神气的判断: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得神:即"有神",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属病轻。少神:即"神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酸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其中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多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而因邪盛神乱而致失神者,多为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假神:是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特点是局部症状的"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常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特点是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失常。3)望神的注意事项:①重视诊察病人的第一印象;②做到神形合参;③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④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