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抵押与质押的联系与区别。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说明抵押与质押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抵押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采用单独的书面形式.质押担保可以直接以质押物的转移占有表达担保的意思和实现担保,所以可不用签订单独的(质押担保)合同。
(2)抵押是一种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担保.抵押只是将财产证书或复印件交付给抵押权人,不需要将抵押物同时交付,这是与质押的明显区别.质押必须要转移质押物的占有权。
(3)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4)二者标的不同.抵押标的一般是不动产,而质押标的一般是动产或者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质押要登记才生效,抵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f)


答案:错
解析: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抵押要登记才生效,质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

第2题:

抵押与质押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抵押标的为动产与不动产;质押标的为动产与权利。
(2)抵押物不移转占有;质押移转占有。
(3)当事人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当事人不必办理质押登记的,质押合同自质物或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4)当事人办理抵押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物的相应管理部门;以股票、知识产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向其相应的管理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5)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与抵押人协商以抵押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的所得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或依法拍卖、变卖质物清偿债权。

第3题:

简述抵押与质押的区别。


参考答案:(1)成立与生效条件不同。抵押的成立、生效以书面抵押合同为依据,质押必须待出质人将质物移转给债权人占有才发生效力。
(2)标的物不同。作为抵押的标的物可以是不动产、动产或权利,质押的标的物为动产及权利,不动产和不动产用益物权不得为质权的标的。
(3)权利公示方法不同。抵押权的公示为登记,质押一般无需登记公示,因为移转占有本身就是一种公示方法。但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应办理登记手续。
(4)担保作用不同。抵押以优先受偿效力实现其担保作用,质押除以优先受偿效力为其担保作用外,尚具有留置效力,即由质权人占有、留置标的物,对出质人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及时清偿债务。

第4题:

简要说明债券与股票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相同点:
(1)二者都属于有价证券;
(2)二者都是筹集资金的手段。
区别:
(1)权利性质和期限不同。债券是持券人向债务人索取本息的权利凭证,债务人在债券期满时负有偿还债券本息的义务,而股票是持票人向股份公司索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没有期满,非因公司清算,不偿还持票人股票价值;
(2)收益不同。债券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而股票的股息及红利是根据公司盈利多少而定的。
(3)风险不同。债券的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小,而股票的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所以债券的投资风险小,而股票投资的风险大。

第5题:

抵押与质押的区别有哪些?


正确答案: 抵押和质押"的区别是:
①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不动产,如土地使用权、房产等;也可以是动产,如电视、机器设备等。质押的质押物是动产,如电视、机器设备等;也可以是权利,如存单、汇票、依法可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转让的专利权中的财产权等。
②抵押的过程中抵押物还是在抵押人的手中,而在质押的过程中质押物必须存放在质押权人手中。
③抵押合同的生效。是不动产的,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是动产的,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质押合同的生效。自动产或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第6题: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质押要登记才生效,抵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


答案:错
解析:
质押与抵押的区别在于,抵押要登记才生效,质押则只需占有就可以。

第7题:

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1.定义:
(1)实证方法研究经济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要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区别与联系: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4)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第8题:

简要说明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
解析:
①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 the law of one price)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53)提出的。一价定律可简单的表述为,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用同一货币来表示的货物价格都相同。这揭示了国内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 一价定律的成立需要以下条件: (1)货币、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是完全自由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交易无摩擦 (4)价格弹性。 ②购买力平价 Ⅰ.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指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且实际汇率恒定为1。 即,e=P/P*:,q=1 其中,e为名义汇率,P为本国价格水平,P*为外国价格水平,q为实际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需要以下条件: (1)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成立 (2)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Ⅱ.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在基期平衡的条件下,两国的汇率变化取决于通胀率的变化,且实际汇率恒定为常数ε 即,△e/e=Π-Π*,q=ε 其中,△e/e为名义汇率变化率,Π为本国通胀水平,Π*为外国通胀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上放松了以下条件: (1)套利成本可以存在 (2)各国的贸易品篮子可以不尽相同 ③区别与联系 (1)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所决定的汇率即为使一价定律成立的汇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中,一价定律不一定成立 (3)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理论根源均为货币的价值 本题较为简单,为知识点的平铺叙述,属于必须拿到高分的题目。

第9题:

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简要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1)会计科目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再分类,分类的目的是把经济信息转化为可以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信息。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为每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会计信息设定一个科目名称,并对每一个科目的内容和核算范围进行明确界定。设置会计科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前提。
(2)账户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备一定的格式,即结构。账户所具有的特定结构,为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变动,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结构往往也相应地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即账户的一方登记增加额,则账户的另一方必然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记录经济内容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3)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都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它们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但是,会计科目作为账户的名称仅界定了核算的内容,账户所具有的结构为进一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某种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提供了可能。

第10题:

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1.含义:
(1)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