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电网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2006年西电东送工程投产;“十一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到2010年底,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第2题:

简述中国GCP历程。


正确答案: 1998年卫生部定稿批准,
1999年SDA颁布执行,
2003年9月1日SFDA修订后再颁布执行。

第3题:

简述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 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 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 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诉等人奏请,批 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 6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 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 三四岁的少年,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 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 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 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 10人增加到1887年的120人。1898年,在维新 变法高潮中,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 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年1月,京师同文 馆完全并人京师大学堂。 (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 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 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 实践上把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 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 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 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 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 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 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 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 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 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 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第4题:

西方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 A、MRP
  • B、MRPII
  • C、ERP
  • D、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 A、MRP
  • B、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
  • C、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
  • D、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发展阶段是从()年开始至今的。

  • A、2000
  • B、1993
  • C、1997
  • D、1995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中国税收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孟子〃腾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夏王朝的贡赋分为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落以及用武力征服的部落所强制征收的土贡。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而向贵族或王室的贡纳。到了商代,贡法演变为助法,后者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制度。及至周代,助法进一步演变为彻法,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给王室。国家以贡、助、彻形式征收土地产物,既有税的因素,又有租的成份,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到了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开始对私田按亩征税,才正式确立起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从税收的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大都经历了一个由自愿贡纳到强制课征,再到立宪征收的逐渐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始终是课税的主体,国家政治权力对税收的约束力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最终形成国家至高无上的课税权。

第8题: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为()阶段。

  • A、“会计电算化”研究和试验
  • B、“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 C、“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融合
  • D、“会计信息化”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简述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
(1)应用需求单一
(2)软件功能单一
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1)应用需求多元化
(2)软件功能不断增加
会计信息化阶段(21世纪)
(1)应用需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
(2)软件功能:集成

第10题:

简述审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审计信息化的产生是审计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等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54年,美国就首次将工资计算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实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和管理领域。此后,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在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很早就对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审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需求外,从审计工作自身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在原因:一方面,在电子数据处理(EDP)的初期,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无法或是很少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使审计,也多是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由于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查错防弊为主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同时,由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