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费斯廷格(L.Festinger)对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中,错误的有(  )。

题目
多选题
下列有关费斯廷格(L.Festinger)对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中,错误的有(  )。
A

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

B

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方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

C

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

D

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B项的错误在于费斯廷格认为,消除认知状态的方式包括改变认知、降低强度、增加新的认知三种,不包括削减认知;C项的错误在于有关个体自由度和外在压力对认知失调的影响不是费斯廷格提出的;D项的错误在于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正常状态,而不是非正常状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在1957年提出的。

A.费斯廷格

B.凯尔曼

C.勒温

D.海德


参考答案:A

第2题:

认知失调理论是谁与1957年提出的?

A、海德

B、纽科姆

C、费斯廷格

D、安尼斯费德


参考答案:C

第3题: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马斯洛

B、、费斯廷格

C、霍夫斯泰德

D、斯金纳

E、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B

第4题: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消除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减少认知失调方法:方法解释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增加认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第5题: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认知失调的原因包括( )。
(A)逻辑的矛盾 (B)情感上的冲突
(C)新旧经验的矛盾 (D)文化价值的冲突


答案:A,C,D
解析: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失调的原因有四种:1、逻辑的矛盾。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的矛盾。4、新旧经验相悖。

第6题:

认知失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费斯廷格

B、海德

C、班杜拉

D、贾尼斯

E、霍夫兰


参考答案:A

第7题: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认知失调的原因包括()。多选

A. 逻辑的矛盾
B. 情感上的冲突
C. 新旧经验的矛盾
D. 文化价值的冲突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失调的原因有四种:1、逻辑的矛盾。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的矛盾。4、新旧经验相悖。

第8题:

列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认为,态度与行为之间可能是不一致、不和谐的,而认知失调正是个体所能感受到的不同态度之间或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和谐都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不适感,如感到紧张、焦虑、不安。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他试图去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换句话说,个体将寻找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第9题: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消除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C
解析: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实施了一种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具体方法为:①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②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④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⑤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第10题: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不能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是( )。

A.改变态度
B.增加认知
C.增加选择感
D.改变行为

答案:C
解析: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包括:①改变态度;②增加认知;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④减少选择感;⑤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