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题目
问答题
“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截至2008年10月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发展到了3539家,其中1309家由政府发起成立,由学校成立的有1382家,508家属于“草根”环保民间组织。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解析: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渐严重,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不断高涨,从题目可以看出 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已经达到了3539家。这当中就有引人瞩目的508家“革根”环保民间组织。
环保民间组织是与环保政府组织相对而言的,从世界范围看,环保民间组织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抵制环境污染、宣传环保知识、影响环保政策起到了特有的作用。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比较晚,但近年来环保民间组织发展迅猛。从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看,绝大多数属于政府和学校组织成立,这些组织有比较稳定的经费来源,而草根环保民间组织的经费主要靠自己解决。
由环保民间组织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环保这样一个涉及面广、层次多样的社会活动,如何调动全社会来参与,特别是草根组织的参与十分必要,他们参与本身就是社会的巨大进步。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他们不但是政府环保力量的补充,有时还能达到政府环保部门无法达到的效果。
答题思路是:分析原因+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建议。

第2题:

当今时代,很多人不修前行就直奔大法,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修持前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正确答案:这种直奔大法者有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当时感觉不错,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绝不会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对佛法生邪见,自己尚且无法解脱,更不要说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了。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前行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有此上师显现上不是特别重视。其实,除了个别利根依靠上师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修前行。修持前行能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并完全依此而成就。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么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强,却不会让世人产生邪见、毁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合格的传承弟子很谦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证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后世。而这一切如法的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来源于前行的修持。

第3题:

若受到奖励,你有什么感想?


正确答案:
         

第4题:

菩萨以何原因称为“勇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正确答案: 由于菩萨在多生累劫当中利益无量众生、度化无边有情,内心却不产生恐惧或畏怖,如此勇猛的含识,故称为勇识。我们学佛,首先要学菩萨,因为成佛的次第中,菩萨是必经之路。因此我们也要发菩提心,发大愿王,生生世世度化众生,勇猛不退。不能停留在人天福报上,要作一个勇识。

第5题:

以诵《阿弥陀经》为主的忏仪是()

  • A、三时系念
  • B、三昧水忏
  • C、梁皇宝忏

正确答案:A

第6题:

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教师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教师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相长。这句话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老师上课之前,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充分了解,才能充分备课,使学生易于接受。也只有对学生的性格、爱好、需要等全面了解,才能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很难想象一个对学生一无所知的老师如何可以把学生教育好。 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国古代就有“教学相长”的说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己不了解的要多去了解学习。同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学生指出教师错误或说出教师不知道的知识时,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总之,作为老师,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第7题:

器世界最终毁灭的因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的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如《大楼炭经》云:“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不管怎么样,外面的世界终有一天会示现无常。跟浩瀚的宇宙世界比起来,我们每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这个地球村中,毕竟也是一个“地球公民”。其实地球公民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旁生等其他众生,我们是地球村的公民,牦牛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都是邻居。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肆意杀戮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工业污染严重...致使自己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也许七水一火的灾难还没降临之前,依靠人类的恶行,就已经导致了自身的灭亡。不论是家庭小环境,还是大环境,我们都应该关心,同时要以慈悲上爱护那时生存的动物,若能如此,人与自然之间会增上和谐的气氛,天人也会撒下吉祥的花雨,人们的生活定会和平安乐。相反,假如人类恶心遍满、行为粗暴,对自然界肆无忌惮地破坏,则定然感召种种灾难。近年来,世界各地为什么频频出现地震、火灾等不悦意的天灾人祸?实际上就是跟众生的行为有关。

第8题:

u 若受到奖励,你有什么感想?


正确答案:
       

第9题:

“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正确答案: 梁武帝的郗皇后经常对六宫嫔妃心生嫉妒,她死后梁武帝非常伤心。有天晚上房顶上出现一条丑陋的蟒蛇,它以人语对梁武帝说:“我生前嫉妒成性,故现在转生为这样的旁生,感受极大的痛苦,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脱离这样的恶趣?”说罢就不见了。梁武帝遂召集宝志禅师为主的高僧大德,制忏悔文十卷,请僧众礼忏。法会方毕,有一位天人出现在梁武帝面前,谢道:“我现在已脱离了恶趣之身,转生于天界,此次前来答谢。”

第10题:

佛陀在因地时,对佛法是怎么样希求的?相比之下,你又是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正确答案:佛陀在因地时,为求佛法而甘愿舍弃身命,比如为四句偈语而于身挖千孔点灯;忍受了以在身上钉一千根钉子的苦行,而换来四法印的偈子;还有为求四句佛法而跳入火坑之中。类似的公案不胜枚举,仅仅为了四句正法,释尊昔日付出一切,经历了百般行。
我们现在不用花任何代价,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能听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但仍常常缺乏难得之心,而不能好好地珍惜。这种求法之心,与往昔大德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自叹不如。故应时常提醒,好好地恭敬和珍惜正法,当以佛陀之希求心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