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题目
问答题
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观灭”时,怎样去体会无常法流?


正确答案: 观灭的深义,因为当下的每一点,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异,一直在生灭变化,你知道的那一个刹那,它马上就消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即知即灭,当你的心进入很微细的时候,会体会到你知道的刹那,它马上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所谓的灭,事实上它都是在一直生灭、生灭,即生即灭,即知即灭、即生即灭...所以体会无常法流,是真正坐在那一刹那的点上,所谓的“坐”是很深、很微细,这一点能够体会、能够做到就是坐在“灭”上面,一直无常的现在,因为无常就是一直刹那即生即灭,即生即灭,这时候还有生生灭灭,亦即觉知到每一个刹那的生灭、生灭。当你这一点坐稳之后,就可以体会永恒的现在,就可以进入涅槃寂静,当下的每一刹那,就具足过去、现在,都在这当下一刹那,这是超越时空,这时候“时间相”才会断掉,你是活在每一个刹那。

第2题:

什么是高际必堕?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明白地位的无常后,你应当追求什么?


正确答案: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
如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2008年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判处18年有期徒刑。09年5月23号,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据说他自杀是迫于道德拷问和法律追究的双重压力。还有台湾的陈水扁,当了八年国民总统,如今也因涉嫌贪污、洗黑钱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审。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第3题:

请大致叙述,如何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死缘却多如牛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火灾、洪水、毒害、地震、险地、野人、猛兽等死缘层出不穷,看看每天的新闻报纸,时时都在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种种灾难,人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威胁。除了这些自然灾害,人类自身的四大不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致使之因,如佛典中言,人类疾病有404种,魔障有8万种...可见,危害生命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即便是人们视为生缘的衣食、药物,有时候也会成为死缘。
死缘又不定,而死亡之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故当好好修持解脱道。

第4题:

如何理解“阴持入诸种,皆悉观无常”的意义?


正确答案: 详细解析是:阴:代表五阴或称五蕴。指色、受、想、行、识。
“持”:代表六界,地、水、火、风、加空等于识。
“入”:代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入处。
阴、界、处用“持”来代表,衬托出六界中的四界地水火风,大地所承载着所有的动植物及一切众生的生命,生命能够存在,背后都由四界支撑着。阴持入诸种,皆悉观无常,就是不管你从阴、界、处那个角度去看,都要看到无常。就是把我们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做解析,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能够见到第一个无常法印。

第5题:

在观修无常时,是否明白必死无疑、死期不定就足够了?为什么?请详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仅仅明白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死亡来临时该怎么办?人在临终时,绝对有利的只有正法,它不但可免除死亡的恐惧和痛苦,而且对生生世世步入光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寂天论师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困此,我们活着的时候,一定要修持正法,积累善根福德,不然死时会后悔英及。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中也说:“不知死后归何处,此时无善者可怜。”
我们应时常反观自己,也许修过一些法,但对死后的去处有没有把握?在过去,很多大乘修行人活多少年,就会修持善法多少年。如果对死尚无把握,就务必恒时不离正知正念,尽量空出时间来修行,认识到轮回的一切琐事无有恒常、无有实质,时常督促自己修持正法。

第6题:

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正确答案: 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时,海已干、树已枯,甚至变成损害自己的兵器。
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每一特障饿鬼身上,都住着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我们一天没吃饭,或者一顿饭没有吃,饥饿的痛苦就难忍受,而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业力现前,正在感受饿鬼之苦,生不如死。为了救度它们脱离这种痛苦,也为了自己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饥饿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第7题:

什么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境界?你相续中有吗?


正确答案: 在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有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屡屡思维死无常,直到生起死亡是唯一的的观念。
无常容易入手,却很难深入,但通过听闻及数数串习,较前有所进步。

第8题:

以我们身边的人为对境,应当如何观修无常?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观无常的?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如是观察: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人,如历代宗、祖辈甚至父辈全部相继去世,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辈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许多已经离开人世,时过境迁,此时此刻我们全然不知他们转生在何处。
每个人不妨回顾一下:在自己的家族中,祖祖辈辈死了多少人?有些人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在汉地,古代时有家谱,可现在根本不讲究这些,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恐怕都不清楚。如果真要追溯上去,每一个家肯定出现过皇帝和公主,给家里带来无限荣光,然而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他们也被后人慢慢淡忘了。包括我们今生的兄弟姐妹、同班同学、邻居道友,一个一个观察时,有好多都去世了。所以,无常何时何地都在不断上演,但凡夫人被障碍蒙蔽了双眼,始终把相续相同的事物执为常有,不说刹那变化的细微无常,就算是一年一年变化的粗大无常,也很难认识到。而现在不管是身边的亲友去世也好,最信任的人欺骗自己也好,都应深深认识到一切万法无可依赖,从而好好地修行。

第9题:

我们观修无常方面,跟古大德比起来有何差距?你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正确答案: 像一些古大德,他们一辈子想的都是佛法,不图名也不求利,毕生中一直认真修行。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很多人对世间的执著特别强,口头上说要修行佛法,实则无法摆脱各种诱惑。在我们汉地有一位澄观大师(即清凉国师),他曾在生前发了十大愿:
一、长期依止一丈四方之室,除了三衣一钵,不留任何财物;
二、对名利犹如鼻涕般抛弃;
三、目不视女人;
四、不到在家人的家里走动;
五、长期诵《法华经》;
六、长期读诵大乘经典,普济群生;
七、常宣讲《华严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为虚名而欺惑众生;
十、不退失慈悲菩提心。
对照一下自己,我们能做到几条?
跟前辈的高僧大德比起来,我们心力特别差,实在是值得羞愧,但说到底,无常观还是不象古大德那样能深深地刻在心里。

第10题:

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关于这一点,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假如以智慧观察内外诸法,就会发现无论是外境的春夏秋冬,还是身边的亲友住宅,都是指示寿命无常的善知识。包括我们菩提学会的道友,刚开始有哪些人,后来离开了多少,如今又新加入一些,这部分人还是会变的...所以从我们周围的事物上,也很容易看到无常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