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目标包括 ( )

题目
多选题
脑卒中康复护理目标包括 ( )
A

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

B

预防并发症

C

配合各种康复治疗

D

变“自我护理”为“替代护理”

E

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指导和宣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康复护理的近期目标是指()能达到的目标。


参考答案:1个月内

第2题:

康复护理技术应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和康复护理专业技术。康复护士只有康复护理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近期目标包括

A.防治并发症

B.治疗原发病

C.减轻残障程度

D.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

E.评估颈部及颅内血管情况,以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参考答案:A

第4题:

对康复护理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护理的对象是各种功能障碍
  • B、护理的重点以恢复功能为主
  • C、康复护理过程中病人被动接受康复治疗
  • D、康复护理的目标是减少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脑卒中后抑郁(PSD)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正确答案:近年来,有关PSD的康复护理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⑴相关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功能状态、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其它因素等;
⑵康复护理措施:
①认知心理干预,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改变患者不良情绪。
②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基础护理、社会支持。
③动态评估康复效果。

第6题:

简述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


正确答案:⑴由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障碍,常发生在口腔期和咽喉期;
⑵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价;
⑶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窗,主张应早期治疗;
⑷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间接和直接吞咽训练;
⑸摄食中特殊情况处理;
⑹鼻饲期间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在入院当天就可开始鼻饲营养;
⑺心理护理贯穿康复全过程;
⑻物理治疗促进吞咽恢复;⑼语言训练有助于患者进食模式改变。

第7题: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及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内容: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第8题:

某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常采取仰卧位,社区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时,应警惕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但不包括()

A、枕骨粗隆

B、肩胛骨

C、肘部

D、骶尾部

E、内外踝


参考答案:E

第9题:

脑卒中单元式管理内容是()

  • A、系统康复评定
  • B、确定康复目标
  • C、激发障碍预防与治疗
  • D、组织康复小组
  • E、建立康复程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冠心病三期康复的分期,各期康复目标、康复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如何?


正确答案: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增高致使冠状动脉壁脂肪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为血管狭窄乃至闭塞。
(一)临床分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练列为第Ⅳ期。
(二)适应证
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min,无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Ⅱ期:与I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
(三)禁忌证: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
(四)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主要是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被动、主动运动,坐椅子,床边、室内步行,床上或床边个人卫生活动,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Ⅰ期康复为2~3METs、Ⅱ期康复为4~6METs。
1.活动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先活动远端肢体的小关节。避免举重、攀高、挖掘等剧烈活动;避免各种比赛以及竞技性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3.坐位训练:开始时可将床头抬高,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让患者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1.5-2.0METs)。避免高强度运动,例如患者自己手举盐水瓶上厕所。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
5.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边放置简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3.6METs),也比较容易排便。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分用力。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
6.上下楼:可以缓慢上下楼,可以自己洗澡,但要避免过热、过冷的环境和洗澡水;可以做一些家务劳动及外出购物,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活动强度为40%-50%HRmax。
7.娱乐:可以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可以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如降压舒心操、太极拳等),气功(以静功为主),园艺活动。
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10次/min,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运动中心率增加在20次/min左右,则需要继续同一级别的运动。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应该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9.一般患者主张3~5天出院,但要确保患者可连续步行200m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出院后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Ⅲ期康复】巩固Ⅰ、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1.基本原则
(1)个体化:因人而异地制定康复方案。
(2)循序渐进:遵循学习适应和训练适应机制。
(3)持之以恒:训练效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训练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锻炼。
(4)兴趣性: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顺应性。
(5)全面性: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和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也常有心理障碍和工作/娱乐、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冠心病的康复绝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对患者要从整体看待,进行全面康复。
2.康复
(1)有氧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
(2)运动方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动。间断性运动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主要缺点是需要不断调节运动强度,操作比较麻烦。连续性运动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比较容易适应。
(3)运动量: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卡~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运动量<700卡/周只能维持身体活动水平,而不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量>2000卡/周则不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运动量的基本要素为:强度、时间和频率。
(4)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5)性功能障碍及康复:Ⅲ期康复应该将恢复性生活作为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
(五)康复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结构、功能、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治疗的作用及运动的重要性;避免竞技性运动。运动中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生活行为与冠心病的影响关系。
3.估测每天热量摄入,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或少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饱餐,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定时监测空腹血脂水平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近期降脂药物治疗情况。测定体重指数,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4、了解心理障碍程度;
5、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6、识别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7、提供给冠心病患者有关性生活方面的指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