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温病条辨》中所说的“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是如何理解的?

题目
问答题
你对《温病条辨》中所说的“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该条文论述了邪入营分的证治。
①对营分证的主症:吴氏提出,阳明温病如出现舌黄燥、舌绛、不渴,为邪入血分。
②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本条吴氏所说的“血分”应是指营分,与典型的血分证尚有所不同。二是诊断营分证,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参考营分证的其它一些症状,如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脉细数等。三是本条对某些症状的论述有不够确切之处,如舌黄燥不是营分证的典型舌象,而是邪在气分的表现,其重点在舌绛。另外,不渴也多表现为口渴而不欲饮。
③文中吴氏提出,如见舌滑者,不可用清营汤。因舌滑反映了湿邪未净,故不宜用清营滋阴的清营汤,以免碍湿恋邪。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凡温病初感,发热而微恶风寒则,邪在肺卫,不恶寒而恶热,小便色黄,卫入气分也;若脉数舌绛,邪入营分;若舌深绛,或夜有谵语,已经入血分也”语出()

  • A、叶天士
  • B、王孟英
  • C、吴鞠通
  • D、陈光松
  • E、章虚谷

正确答案:E

第2题:

《温病条辨》中指出,“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正确答案:今反不渴

第3题: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主之。

A、清营汤

B、白虎汤

C、牛黄丸

D、银翘散

E、清宫汤


答案D

第4题:

壮热,烦渴,舌红绛,苔黄燥,斑疹密布是()

  • A、气血两燔证
  • B、营分证
  • C、气分证
  • D、血分证

正确答案:A

第5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正确答案:白虎本为达热出表

第6题:

太阴温病,寸脉大,舌(),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正确答案:绛而干

第7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正确答案:温热、温疫、温毒

第8题:

《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用清营汤去黄连的病证,主要见症有()。

  • A、寸脉大
  • B、口渴
  • C、反不渴
  • D、壮热
  • E、舌绛而干

正确答案:A,C,E

第9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正确答案:右寸实大

第10题:

《温病条辨》中用清营汤去黄连主治的病证是()

  • A、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反不渴者
  • B、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渴者
  • C、阳明温病,舌黄燥,舌绛,不渴者
  • D、阳明温病,舌滑,肉色绛,不渴者
  • E、太阴温病,舌赤口渴,无汗者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