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题目
问答题
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作《师说》专门论述教师的重要地位、教师的任务等问题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A.孔颖达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充


参考答案:B

第2题:

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答案:
解析:
韩愈的教育思想最为突出的一点体现在他作的《师说》,提倡尊师重道。①尊师的原因:首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觉觉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学知识,就应该尊师重道。其次,“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这是他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最后,还有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以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②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③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观点对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④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是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这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第3题:

韩愈的教育思想不包括()。

A、尊师重道

B、教师的任务

C、择师的标准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韩愈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基本思想。
一、韩愈关于教育作用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性是可移的。对上品的人说,“就学而愈明”;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教育对上中两等人都是可以发生作用的。而对下等人只起“畏威而寡罪”的作用,只可用刑法来制驭,使其有所畏惧而少犯罪。这在韩愈看来,也就是性可移了,但尽管性移了,而上下的品级却是始终不可移的。
二、韩愈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基本思想
1、勤勉善思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2、“钩玄提要”,博约相辅而行
(1)在治学方法上韩愈提出“论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即读不同性质的书,要采取不同方法。
(2)韩愈认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意即学业的精深要以广博地掌握和积累知识为基础,一定要博览群书务求有所得,知识不论大小,要兼收并蓄。但要正确处理博与约的关系,由博而约,由约而博,结合进行。
(3)他所提出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意思是说,读书不能浮光掠影,满足于一知半解,要融会贯通,对书中精华要仔细体味,反复领会。

第5题:

评析韩愈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案:
解析: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有: (1) 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由 “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韩愈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 直接否定了 "生而知之”,从而得出了“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该论点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者必有师”这个观点有了充分牢靠的理论依据。《师说》在认 识论上倾向唯物主义,人非生而知之,因而 人人都有学习的必要。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社会必要。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2) 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总结了以往教师工作的经验,提出:“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他规定教师工作的三项任务,都有它特定的时代内容。三项任务中最 主要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都要 贯串“传道",为"传道”服务。韩愈在历史上首先提出教师的基本任务,其文字表达比较概括,比较明确,有主有次,一经提出, 流传为共知的名言,也为以后的教师所接受。 (3) 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求师的目 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韩愈针对时风,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 “传道”,学生求学的任务主要在学道,能否 当教师也就以“道”为标准来衡量。谁先闻 道,谁就有条件给人传道,在实际上起教师 的作用,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地位的贵贱,凡有道就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社会上有道的人不少,皆可以为师,求学的范围就不应受到限制,而应当 “学无常师”。 (4) 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认为,教师与 学生年龄有差别,而闻道则不以年龄大小定先后,学术业务也可能各有专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如果有专长,也可以为教师,教师也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教师与弟子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是理所当然的事。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6题:

关于教师的论述,不属于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圣人无常师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天地君亲师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韩愈的教育思想。对于教师 的论述,我国古代很多教育思想家都有相关论 述,因此考生一定要清晰地识记,并加以比较。 本题中的C选项是荀子对于教师的论述,不属 于韩愈的教育思想。

第7题:

韩愈的师说中的教师观和意义。


答案:
解析:
韩愈《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1)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教师的基本任务针对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3)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4)师生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师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他既肯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既要求学生虚心向教师学习,又鼓励学生敢于超过教师;既提倡乐为人师,又强调不耻下问,虚心拜人为师。其看到了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之间统一关系,含有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职责、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关系等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第8题:

我国古代专门论述教师的著作《师说》的作者是()

A.孔子

B.荀子

C.韩愈

D.张载


答案:C

第9题:

韩愈师说中的教育观。


答案:
解析:
韩愈《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1)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2)教师的基本任务针对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3)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4)师生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10题: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

  • A、光复“师道”
  • B、论述教师的价值
  • C、传授学习方法
  • D、树立师德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