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分析)中国疆域演变与现代中国国际政治关系。

题目
问答题
(举例分析)中国疆域演变与现代中国国际政治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西北边疆演变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东北边疆与中俄,中朝关系。东南海防与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关系。
西南边疆与中越,中印、中缅关系。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趋势
(1)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基本上截止于鸦战之前。
(2)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初)。
(3)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服务于王朝的对内统治与对外的拓展疆域,由此决定了当时城市选址的时期为()

A:中国近现代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夏商周时期

答案:D
解析:
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城市的建设服务于王朝的对内统治与对外的拓展疆域,由此决定了当时城市选址。

第2题:

收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近5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正确答案: 发展状况: 一、总体分析
1.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
2.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提高
3. 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缩减
二、国别 (地区)分析 2006年,从进出口总额看,中国国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中国内地前四大服务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均超过了200亿美元,合计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中国香港位居第一,占有15强的份额;美国、欧盟和日本位居其后。 从出口看,中国内地服务贸易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2006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将近三成,远南于其他国家 (地区)。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约占10%左右。 从进口看,欧盟成为中国内地最大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前四大服务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中国从四者的进口占服务贸易迸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2006年,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服务贸易实现顺差,对其他多数贸易伙伴呈逆差。其中,中国香港是中国内地服务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地,顺差近百亿美元;欧盟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逆差来源地。
三、行业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领域出口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部分新兴领域的进口增长显著,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行业进出口继续增长,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仍占有较高份额,但合计占比有所下降。
问题: 1.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2.服务贸易结构单一,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导地位。
3.服务贸易伙伴高度集中。
4.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5.人力资本投入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对策: 1.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较优势。
2.建立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3.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4.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

第3题:

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 )成立。

A.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B.中国旅行社

C.中国青年旅行社

D.中国现代旅行社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分析新中国课程管理演变及改革实验现状。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经历了一个中央统一集中管理到中央地方二级管理,再到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过程。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一管理的模式。80年代中后期,中央、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萌芽。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该体系的特点是:力图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和弹性化,通过统一性保证国家的教育基本质量水平,而通过灵活性和弹性化满足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始实施,取得一些初步成一如新裸程实脸区可根据该地区特点制订地区裸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该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但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第5题:

举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


正确答案:典型自20世纪初以来曾经长期风行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领域。这种风行的原因,正在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表现性需要。典型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凝缩性的艺术形象,可以视为中国人对自身在现在遭遇的天下与世界、中心与边缘、土与洋、道与器、古与今、个体与群体、个别与普遍等复杂冲突的一种辩证解决方式。这些冲突构成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当然核心。正 是在典型中,上述种种复杂的冲突能够获得一种典范性表征形式。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典型形象,人们可以集中的和富有代表性的体验中国人的现代性境遇及其意义。

第6题:

在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服务于王朝的对内统治与对外的拓展疆域,由此决定了当时城市选址的时期为( )。

A.中国近现代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夏商周时期

答案:D
解析:
夏商周三代时期: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城市的建设服务于王朝的对内统治与对外的拓展疆域,由此决定了当时城市选址。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如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汤武革命后建立起的商代,在不同时期建设的都城显示了城市建设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周代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基本成形,各种有关城市建设规划的思想也层出不穷。

第7题:

简述中国疆域概况。


正确答案: 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
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
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10.现在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行政单位。

第8题:

试分析新中国的农业税制演变。


参考答案:

(1)1949-1958年:新解放区建立统一的农业税制度、老区沿用原来税法的时期。1949年,广大新解放区虽然都征收了农业税(公粮),但征税办法不统一,许多地方还未来得及建立正规的农业税制度。建国初期,形成了新老解放区区域性相对统一的两类农业税制。
(2)1958-1999年:全国农业税制度统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公平合理负担,鼓励增产,统一税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简便征收、方便群众等农业税政策原则。1958年,农业税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农业税制度正式形成。1979-1982年是实行农业税起征点、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的第二阶段。这一政策对帮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83-1999年是开征农业特产税和稳定农业税负担的第三阶段。
(3)2000-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3年,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正税清费,逐步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第二阶段从2004年到2006年,主要是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逐步取消农业税。


第9题:

试举例分析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丰富的情境包括: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
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如:当学生面对“如何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任务时,要让他们感觉到,不是简单地知道并记住“是什么”,重要的是要感觉到,如何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去解决这样问题。从而,才有可能在形成陈述性知识的同时,生成更多的策略性知识。
③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如:在以“主动探索”为主线的“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就会通过设计若干由学生自已尝试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对象规律的数学活动来组织,而不会简单地通过教师自己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示某种结论的方法来组织。

第10题:

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正确答案: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过程是存款货币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引起成倍派生存款的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1)最抽象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假设存款货币银行只有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且不保留超额准备金,也不存在现金流出银行体系,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存款货币多倍扩张过程如下:假设存款货币银行接受这1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后提取其中的20%即200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800元发放贷款,由于不考虑现金漏损,贷款客户必将全部贷款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存入另一家银行,这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800元,另一家银行在提取20%准备金后将剩余的640元作为贷款发放,这又将使第三家银行获得存款640元……,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直
到全部原始存款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为止。如果以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R表示原始存款,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D=R/r表示。全部银行存款货币为D=1000/20%=5000(元),存款创造乘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用K来表示,则K=1/r=5。
(2)多倍存款的创造——更为现实的考察。
如果考虑现金漏损:部分活期存款会转化为定期存款,存款货币银行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外还会保留超额准备金,则存款创造乘数修正为K=1/c+rd+t·rt+e。其中,c是现金漏损率;rd是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t是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是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e是超额准备金率。
(3)存款货币多倍收缩过程与多倍扩张过程正好相反。在银行没有剩余准备金时,如某存款人以现金形式提取其存款1000元,将使该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了1000元,但由于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它只能减少200元准备金,此时它就发生准备金短缺800元,必须通过收回贷款800元予以弥补,这样将使其他银行因此而减少存款800元,进而准备金短缺640元,并同样通过收回贷款予以弥补,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如此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存款总额将成倍减少。减少的倍数与存款扩张的倍数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