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基坑开挖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时采用的压力P为()。

题目
单选题
计算基坑开挖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时采用的压力P为()。
A

自重压力

B

饱和自重压力

C

基坑底面以上的有效自重压力

D

前期固结压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计算基坑地基土的回弹再压缩变形值时,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

A、采用压缩模量计算
B、采用回弹再压缩模量计算
C、采用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水的浮力)计算
D、采用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答案:B,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10条规定,当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埋置较深时,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Sc为地基的回弹变形量(mm);ψc为回弹量计算的经验系数,无地区经验时可取1.0;pc为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kPa),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Eci为土的回弹模量(kPa),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中土的固结试验回弹曲线的不同应力段计算。

第2题: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变形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形计算应采用分层总和法
B.地基变形量的计算值小于地基最终变形量
C.一般情况下,压力较大时,计算结果比实际变形量偏小
D.对硬土,计算结果比实际变形量偏小

答案:A,C
解析:
地基变形量的计算一般是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是一种偏保守的计算方法,所以,最后的计算结果比最终沉降要大一些;同样道理,对于硬土,计算结果比实际变形量偏大。

第3题:

承载板现场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的不正确说法有()。

A.采用前进卸荷法,测回弹变形值
B.-般要用两台贝克曼梁测回弹变形
C.应测定总影响量,并在计算回弹变形时考虑其影响
D.土基的回弹模量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


答案:A,D
解析:
A错误应是采用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式,测出每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变形;D错误,应该是弹性半空间体理论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第4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该工程沉降计算不考虑基坑回弹影响,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为150mm,其中基底下7.5m深土的地基变形量S1为100mm,其下土层的地基变形量s2为50mm。已知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360kPa。当褥垫层和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相同,并且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相同时,试问,地基处理后,基础中心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80 (B)90 (C)100 (D)120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某采用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地下室2层,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为160m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2,计算的地基回弹变形量为18mm,地基变形允许值为200mm,下列地基变形计算值中()正确。
A.178mm B.192mm C.210mm D.214mm


答案:C
解析:

第6题:

计算膨胀土的地基土胀缩变形量时,取下列哪些选项中的值是错误的?()
A.地基土膨胀变形量或收缩变形量
B.地基土膨胀变形量和收缩变形量中两者中取大值
C.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两者之和
D.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两者之差


答案:B,D
解析:

第7题:

计算地基变形时如需考虑土的固结状态,下列选用计算指标的各选项中()正确。
A.计算主固结完成后的次固结变形时用次固结系数
B.对超固结土,当土中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压力时用回弹再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C. 对正常固结土用压缩指数及回弹指数计算沉降量
D. 对欠固结土用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答案:A,D
解析:

第8题:

某地下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6m×12m,基坑支护采用直径600mm钻孔灌注桩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联合挡土,地下结构平面、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1~5图所示,土的饱和重度按天然重度采用。
提示:不考虑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

题2:假定,坑底以下淤泥质黏土的回弹模量为10MPa。试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坑底中心部位由淤泥质黏土层回弹产生的变形量sc(mm),与下述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坑底以下的淤泥质黏土层按一层计算,计算时不考虑工程桩及周边围护桩的有利作用;②回弹量计算的经验系数ψc取1.0。



(a)平面图



(b)1—1剖面图
题1~5图
题1表



提示:
①主动土压力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



水土合算;
②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答。

A. 8
B. 16
C. 25
D. 4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10条,当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埋置较深时,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pc为基坑底面以上的土的自重压力(kPa),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代入题1~5图中数据可得:pc=17×5.9-10×4.4=56.3kPa。
将基底平面等分为四块,z=3.0m,b=3.0m,l=6.0m。
根据z/b=1,l/b=2,查《地规》附录表K.0.1-2,得出:



=0.234,则sc=1.0×4×56.3×10^3/(10×10^6)×0.234×3=0.0158m=15.8mm。
坑底中心部位由淤泥质黏土层回弹产生的变形量sc=15.8mm与选项中16mm最为接近,故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坑底土体回弹计算,包括以下考点:
①分层总和法的计算要点;
②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
③计算结果应根据经验系数调整。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首先计算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需注意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
②再按分层总和法的计算回弹变形,本题仅需按1层土体计算分析;矩形面积上的荷载分成四块,采用角点法计算叠加。
③最后根据《地规》第5.3.10条,将上述数据代入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公式得到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

第9题:

某采用筏基的高层建筑,地下室2层,按分层总合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为160mm,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2,计算的地基回弹变形量为18mm,地基变形允许值为 200mm,则地基变形计算值为( )mm。
A. 178 B. 192 C. 210 D. 214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1999)第4. 0. 6条可得:

第10题:

计算基坑开挖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时采用的压力P为()。

  • A、自重压力
  • B、饱和自重压力
  • C、基坑底面以上的有效自重压力
  • D、前期固结压力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