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直肠、肛门指检,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壁一周的包块,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直肠、肛门指检,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壁一周的包块,质硬,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尚有一定活动度。终止检查指套带有血迹。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曾按"痔疮"处理,病情时好时坏。此类直肠癌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未行肠镜检查

B

未准确叙述病史

C

未做直肠指检

D

未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

E

未行内镜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题干) 患者男,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指肛检查,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腔一周的包块,质硬,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尚有一定活动度。终止检查指套带有血迹。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A.血栓性内痔

B.直肠癌

C.直肠腺瘤

D.克罗恩病

E.肛管癌

首先要做的检查是A.直肠指诊

B.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

C.肠镜活检病理检查

D.钡剂灌肠X线检查

E.CT检查

经肠镜活检明确诊断。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手术方式宜采取A.Miles手术

B.Dixon手术

C.Hartmann手术

D.直肠套叠外翻式直肠癌切除术

E.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B


问题 2 答案解析:C
直肠指诊简单而重要,80%的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被发现。直肠癌延误诊断及丧失手术时机的主要原因是未做直肠指诊。

问题 3 答案解析:A
患者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Miles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情况,术前、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

第2题:

患者,男,60岁。2个月前出现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左侧皮肤出现发红、肿胀及触痛,偶有黄色分泌物排出。体检:胸膝位9点距肛门3cm处见一红色乳头状突起,略红肿,压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直肠指检:在直肠左壁可扪及一硬结及条索样管状物。护士应考虑该患者患有

A.肛裂
B.肛瘘
C.内痔
D.外痔
E.肛周脓肿

答案:B
解析: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远端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瘘管。主要症状是肛周外口经常流脓、肛周潮湿和瘙痒。当外口堵塞或假性愈合时,脓液不能排出,可出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症状,随脓肿破溃,脓液流出后,症状缓解。检查肛周皮肤有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压之可排出少量脓性分泌物。直肠指诊可扪及条索状瘘管。肛门镜检查有时可发现内口。

第3题:

女性,54岁。反复便血3月余,加重伴大便性状改变2月余入院。直肠指检:直肠距肛缘5cm可触及溃疡性包块,占据肠腔一周,活动度差。活检未发现癌细胞。PET/CT检查见直肠壁及左侧筋膜增厚,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肠结核

D、直肠癌

E、直肠肉芽肿


参考答案:D

第4题:

肛门部位胀痛,伴发热3天。查体:肛门左侧皮肤稍红、指检,距离肛缘4cm处直肠壁肿胀,压痛明显,诊断考虑为()

  • A、肛周脓肿
  • B、直肠壁内脓肿
  • C、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 D、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 E、括约肌间隙脓肿

正确答案:C

第5题:

男性,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指肛检查,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腔一周的包块,质硬,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尚有一定活动度。终止检查指套带有血迹。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

  • A、血栓性内痔
  • B、直肠癌
  • C、直肠腺瘤
  • D、克罗恩病
  • E、肛管癌

正确答案:B

第6题:

男性,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指肛检查,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腔一周的包块,质硬,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尚有一定活动度。终止检查指套带有血迹。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A、血栓性内痔

B、直肠癌

C、直肠腺瘤

D、克罗恩病

E、肛管癌

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曾按"痔疮"处理,病情时好时坏。此类直肠癌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未行肠镜检查

B、未准确叙述病史

C、未做直肠指诊

D、未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

E、未行内镜检查

经肠镜活检明确诊断。目前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宜采取的手术方式是A、Miles手术

B、Dixon手术

C、Hartmann手术

D、直肠套叠"外翻式"直肠癌切除术

E、"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

第7题:

患者男,68岁。患者持续性寒战高热1周余,伴有头痛、恶心等,这几天会阴部有坠胀感,便意不尽,排尿不适,大便有黏液。

体检中见肛门部周围无异常发现,下列检查中最有可能的发现是
A.直肠指检扪及柔软有波动的包块,有压痛
B.肛指检查直肠内有肿块无压痛
C.肛门镜见有内痔核
D.发现有混合痔
E.肛指检查正常

答案:A
解析:

1.肛周脓肿临床表现: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小硬块或肿块,继而出现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及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行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故选A。
2.肛周脓肿临床表现: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小硬块或肿块,继而出现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及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行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B超可测及脓腔。直肠内穿刺可抽出脓液可确诊。故选B。
3.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按脓肿部位分类:①肛提肌下脓肿(低位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低位马蹄形脓肿等;②肛提肌上脓肿(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高位马蹄形脓肿等。本例经抗菌治疗后,无好转,在肛门镜下穿刺脓液,说明脓肿位置较高,故选D。
4.高位肛瘘是指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壁)。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时先使之成为单纯性肛瘘,再予以挂线疗法。高位肛瘘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切口选择同上,切口应视直肠环是否纤维化,若已纤维化可切开引流,无纤维化者,高位管道部分给予挂线,以防肛门失禁。故选D。
5.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位肛瘘及坐骨直肠窝脓肿。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检查,看是否形成瘘管,若形成肛瘘,可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故选D。

第8题:

患者女,54岁。反复便血3月余,加重伴大便性状改变2个月入院。直肠指诊:直肠距肛缘5cm可触及溃疡性包块,占据肠腔1周,活动度差。活检未发现癌细胞。PET/CT检查见直肠壁及左侧筋膜增厚,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肠结核

D.直肠癌

E.直肠肉芽肿


正确答案:D

第9题:

患者男,57岁。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进行性消瘦1年余。查体:胸膝位直肠、肛门指检,距离肛缘4cm扪及占据肠壁一周的包块,质硬,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尚有一定活动度。终止检查指套带有血迹。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曾按"痔疮"处理,病情时好时坏。此类直肠癌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未行肠镜检查
  • B、未准确叙述病史
  • C、未做直肠指检
  • D、未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
  • E、未行内镜检查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男性,32岁。肛门胀痛,逐渐加重,伴畏寒发热3天。查体:胸膝位左侧肛周皮肤稍红,指诊发现距肛门4cm直肠左侧壁偏后肿胀,有明显压痛。诊断首先考虑()。

  • A、骨盆间隙直肠脓肿
  • B、直肠壁内脓肿
  • C、肛门周围脓肿
  • D、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 E、括约肌间脓肿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