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及指征。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及指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目的:
①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扩大抗菌谱。
②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指征:
①致病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③单一或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④减少药物剂量,减轻与剂量相关之毒副反应。
⑤感染部位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优点。


正确答案:试述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优点如下:  ①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②延缓和减少耐药菌的出现;③对混合感染或不能做细菌性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④可减少个别药物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第2题: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征是什么。


答案:对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如根据临床表现最可能为细菌所引起,而病情危重不宜等待时,可送检有关标本进行病原检查后即予以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选用的药物抗菌谱宜广,应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以后根据治疗后反应、病原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其他: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昔类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第3题:

常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包括()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A、原因未明的发热患者

B、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D、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E、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而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参考答案:A

第5题: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中不应该包括()。

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答案:C

第6题: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


答案:ABCD

第7题: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中( )无指征联合用药。

A、病原菌尚未査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短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用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错误的是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宜尽可能早期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D、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E、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参考答案:C

第9题: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B、联合用药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

C、及早找出病原菌

D、有感染情况尽量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答案:ABCD

第10题:

以下有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治疗用药无指征

B.预防用药无指征

C.长疗程静脉给药

D.1类手术预防用药

E.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病


正确答案:E
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病,以增强和确保提高疗效、减少或防止耐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