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

题目
单选题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知一信一行”模式中,知、信、行的关系是

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

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

E.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


正确答案:A

第2题:

“知信行”理论中,“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正确的信念与积极的态度)是动力、“行”(行为改变)是目标

B、“知”是目标、“信”足基础、“行”是动力

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

D、“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E、“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


参考答案:A

第3题: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语自王阳明。()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此诗句原意是指太依赖书籍会造成误解,(因为书也会有出错的时候)经历了事情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黑白的分别。该诗句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第5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是()的观点。

A.朱熹

B.王守仁

C.颜元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第6题:

符合知、信、行三者关系的是

A、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

B、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

C、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

D、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行动、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E、在知、信、行三者之间,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参考答案:E

第7题:

王充关于知识的言论是()

A.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闻见博而知益明

D.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参考答案:A

第8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诗句。( )


正确答案:×
陆游是宋代诗人。

第9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答案:A
解析:
题干表现为在道德教育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第10题:

下列诗句与“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②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③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意思是冬天起霜,茅草枯萎死去,来年春风一过,小草恢复生机,百花争奇斗艳,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题意不符;选项③是告诫把持重物者,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都轻视,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