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后天梅毒按其病程发展可分为几期?各期梅毒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分三期
(2)第—期梅毒——硬性下疳形成
(3)第二期梅毒——梅毒疹
(4)第三期梅毒——器官梅毒期,树胶肿形成

第2题:

压疮分为几期?各期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压疮分三期是:
①瘀血红润期;
②炎性浸润期;
③溃疡期。
I.期表现为:受压皮肤呈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I度损伤仅限于表皮。
Ⅱ期表现为: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性渗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溃后,表皮易脱落而形成潮湿红润的溃疡面。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
Ⅲ期表现为: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又可分为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前者较轻,为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后者严重,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若细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还可造成败血症。

第3题:

什么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分为几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人们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等。根据脑电波的变化,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3、4期,分别对应于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
慢波睡眠1期(入睡期):个体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而且有不少奇异体验,如躯体麻木、颤动和沉浮感等。头脑中还有片断的思维活动,醒后仍可回忆。脑电图上α波消失,有各种频率的低幅脑波而无纺锤波。这就是睡眠的第一阶段的波形。我们平时犯困,所谓瞌睡期或朦胧期,就是指这一期,其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慢波睡眠2期(浅睡期):个体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亦无可回忆的精神活动。脑电图表现为典型的12-14Hz纺锤波与κ复合波。这一阶段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慢波当中时常会出现一种所谓纺锤形波,其频率为12-14Hz,波幅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呈纺锤形。一夜中,人有一半时间处于这种浅睡眠状态(既第2阶段睡眠,占总睡眠的50%)。
慢波睡眠3期(中睡期):脑电图上有中等程度高幅δ波,偶有纺锤波的余迹。脑电图比第2阶段明显慢,平均频率4-7Hz,波幅也较高,其中极慢频率(0.5-3Hz),也就是δ波,约占25%-50%。
慢波睡眠4期(深睡期):脑电图上出现大量高幅δ波。睡眠最深阶段是第四阶段,此时δ波占50%以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因为脑电波均很慢,所以合称慢波睡眠;因为睡眠均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

第4题:

白疕寻常型分为哪几期?各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颜色鲜红,鳞屑较多,针刺、摩擦、外伤处可出现皮疹,即同型反应阳性。
②静止期:病情稳定,基本无新疹出现,原皮疹色暗红,鳞屑减少,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③退行期:皮损缩小,颜色变淡,鳞屑减少,或从中心开始消退,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

第5题:

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1)后天性梅毒分三期: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
(2)病变特点:①第一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周左右,在外生殖器形成硬性下疳;
②第二期梅毒感染后10周左右,全身广泛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和全身性淋巴结大;
④第三期梅毒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肝和骨骼等器官出现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树胶样肿和瘢痕形成。

第6题:

中国对虾卵巢发育分为几期?各期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VI期
I体积小,乳白色;
II期期或淡粉红色,体积增大;
III期棕色或橙黄色,肉眼能见细小的卵母细胞;
IV期紫褐色或黄色,卵巢和肝脏担当,卵粒清晰可见,卵巢;
V期深紫色,卵粒在卵巢内相互游离,于前期;
VI期卵巢出现黄色或桔黄色卵粒,卵巢体积缩小。

第7题:

后天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病变特点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传播途径不同:先天性梅毒是母体感染梅毒后,由胎盘使胎儿感染;后天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后天获得。
(2)病变不同:①后天性梅毒有三期变化:一期有硬性下疳形成,二期形成梅毒疹,三期有树胶样肿,并有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②先天性梅毒:无一期梅毒病变,不发生硬下疳。因全身器官受累,影响患儿发育,心血管损害少见,有特征性病变如梅毒天疱疮、马鞍鼻、楔形门齿、神经性耳聋等。

第8题:

发热的过程分几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热的过程分三期:
(1)体温上升期: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的调节水平。

第9题:

发热过程可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可分为以下三期:
(1)体温上升期:由于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生升温反应,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散热减少,病人自感恶寒。另一方面由于骨骼肌不随意收缩而出现寒颤。立毛肌收缩,加上机体代谢加强,使产热增多,从而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2)高热持续期:体温已升至调定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皮肤血管已转为舒张,皮肤可发红,且是由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皮肤,病人有酷热感。
(3)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移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引起散热反应,体表血管进一步扩张,排汗增多,散热增强,出现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第10题: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哪几期?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①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基质黏液样变,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有浆液、纤维素、炎细胞渗出。②增生期:形成风湿小体。③纤维化期:风湿小体发生纤维化,形成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