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郭老师是某幼儿园公认人缘最好的老师,班上有几名外来务工的子女,她每天照顾未能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

题目
问答题
材料:郭老师是某幼儿园公认人缘最好的老师,班上有几名外来务工的子女,她每天照顾未能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她工作特别议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她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天使老师”。问题:(1)郭老师践行了哪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分)(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10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郭老师是幼儿园公认人缘最好的老师,班上有几个外来的务工子女,她每天照顾未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她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她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个孩子,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天使老师”。
问题:(1)郭老师践行了哪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
解析:
(1)郭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①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郭老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体现了对岗位职责的高度认知。
②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郭老师每天照顾未能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品质。
③教书育人:教师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郭老师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个孩子,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④终身学习: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郭老师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体现了终身学习的道德素养。

第2题:

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
解析: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第3题:

张老师:如果幼儿园都是私立幼儿园,都要靠利润才能维持的话,那么,主要用于解决打工子女人园问题的幼儿园就要停办了,因为办这样的幼儿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李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打工子弟幼儿园吸引了很多外来打工子女人园,这使得这些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儿童,从而有效避免孩子成为问题儿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支持李老师对张老师的反驳?( )

A.打工子弟幼儿园师资条件不能和私立幼儿园相比

B.打工人员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打工城市人园

C.打工子弟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D.现在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数较少,打工子女幼儿园更难招到合适的教师


正确答案:B
B项指出由于打工人员的支持,打工子弟幼儿园能够招生到更多的学生,这样就能保证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其他三项则都削弱了李老师对张老师的反驳。

第4题:

材料:
郭老师是某幼儿园公认的人缘最好的老师,班上有几名外来的务工子女.她每天照顾未能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她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她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天使老师”。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郭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郭老师的行为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 首先,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郭老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主动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是对岗位职责的高度负责。
其次,郭老师每天照顾没有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为其购买学习用品,体现了郭老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再次,郭老师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促进个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郭老师的行为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最后,郭老师是公认的人缘最好的老师,充满爱心,总是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天使老师”.郭老师的行为符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第5题:

…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园对画汽车产生了兴趣 ......

(1)郭老师是否应投放“绘画步骤图”?为什么?
(2)如果你是郭老师,你怎么做?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郭老师不应投放“面包车”步骤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能力的主旨在于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幼儿进行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样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不利于扩展幼儿的绘画想象空间,同时也不利于活动的趣味性开展和启发性引导。故不应提供“步骤图”。 (2)教育建议:应遵循《指南》、《纲要》等相关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绘画前使幼儿回归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面包车的形态、类型等。
②在绘画过程中亦可进行作品欣赏,让幼儿主动寻找创作方式,同时提供丰富的形象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③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④创作后肯定幼儿作品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幼儿间互动式的模仿及学习也是提高创作能力的隐含方式。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的小汽车有四个轱辘,真神奇”等。 总之,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正处于象征期发展阶段,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从多角度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感受,并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艺术的创造。

第6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曰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 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 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
解析:
(1) 观察法和访谈法。 (2) 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 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髙;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须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 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髙,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髙。

第7题:

某幼儿园中一班的周老师在本学期开学以来,经常发现班上的小朋友陈露露身上有瘀青,两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陈露露的妈妈张女士在训斥、殴打陈露露。周老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请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本案时的工作要点


答案:
解析:
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陈露露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陈露露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谈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正式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批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谈话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有限情况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陈露露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3)计划与订立契约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陈露露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议题。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及压力管理技巧;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对陈露露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介入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服务对象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陈露露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陈露露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检讨与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陈露露,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6)跟进服务。个案结束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陈露露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郭老师是某幼儿园公认人缘最好的老师,班上有几名外来的务工子女,她每天照顾未能及
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她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市、区各种比赛屡屡获奖。她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天使老师”。
(1)郭老师践行了哪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答案:
解析:
郭老师主要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以下方面: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爱国守法、为人师表。
(2)①爱岗敬业:郭老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主动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是对工作岗位职责的高度负责。
②关爱学生:郭老师每天照顾没有及时接走的幼儿,从无怨言,还经常买学习用品。
③教书育人:郭老师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对待每个孩子,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④终身学习:郭老师工作特别认真,每次活动前都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区市各种比赛屡屡获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促进个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⑤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⑥为人师表:郭老师是公认人缘最好的老师,充满爱心,总是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亲切地称为“天使老师”。

第9题:

周老师是一名乡村幼儿园教师,她所带的班级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周老师经常在班上组织“娃娃家”游戏,在游戏中,周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搂搂这个,亲亲那个,“宝贝”们在“妈妈”的怀里幸福的撒着娇。
妮妮常常把小手弄得脏脏的,还喜欢吸吮手指,导致常拉肚子。一天,周老师看到妮妮没有洗手就拿点心吃,就把她带到水池旁,一边教她洗手一边说:“脏脏的小手有许多细菌,不洗手就拿东西吃,会生病的,以后我们天天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的,做个健康的小宝宝,好吗?”妮妮使劲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周老师还发现妮妮非常喜欢看图书,由于妮妮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爷爷奶奶识字不多,没法陪她一起阅读,周老师就经常给她讲故事,念儿歌。周老师打电话给妮妮的妈妈说:“妮妮是个可爱的孩子,就是不太爱说话,建议你们经常打电话给她,让她感受到你们的爱。”周老师还经常利用微信和妮妮的妈妈沟通、交流。
周老师觉得自己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有些问题不能妥善处理,于是主动参加培训学习。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周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周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周老师得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周老师经常在班上组织“娃娃家”游戏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母爱,并且能够关注到班上的妮妮小朋友,体现周老师真正做到了关心爱护幼儿,做幼儿的良师益友。

(2)周老师的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中关于“教书育人”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周老师教育妮妮养成“吃东西前先洗手的习惯”,为喜欢读书的妮妮读书,念儿歌,体现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周老师的行为符合“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中关于“为人师表”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周老师主动和妮妮家长联系,建议妮妮家长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并经常微信联系妮妮家长,体现了周老师在处理与家长关系时,做到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4)周老师的行为符合“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中关于“终身学习”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周老师觉得自己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不够了解,有些问题不能妥善处理,便主动参加培训学习,体现了周老师潜心钻研业务,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老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材料中,周老师以身作则,主动陪伴留守儿童,并且主动与家长沟通,进行无偿教育,体现周老师做到了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周老师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独立,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学校借鉴。

第10题:

材料:
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幼儿园大部分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郭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郭老师根据他每天来幼儿园的时间比较早的特点。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让他协助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分发早饭。
从此以后,小文每天都来得特别早,做事情也变得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使小文不断地在进步。
问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郭老师的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郭老师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充分践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郭老师对于小文的行为并没有批评责骂,反而常常找他聊天,并让他做力所能及的活,体现了李老师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独特的人,要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郭老师根据小文来幼儿园比较早的特点,让其帮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早饭,最终小文做事变得井井有条,不断进步。
最后,“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材料中,郭老师充分调动小文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协助老师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与同学也慢慢交好,学习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践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