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通知,要求各地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

题目
单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通知,要求各地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
A

城乡差异化

B

城乡一体化

C

城乡融合

D

城乡统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民政部是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主管部门

②我国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开展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工作

③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救助内容上,在坚持住院救助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常见病的救助

④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救助范围上,逐步由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其他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P83-84

第2题: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城市低保户可申请医疗救助的项目包括()。

A:住院救助
B:医疗保险报销
C:门诊救助
D:参保医疗保险资助金
E:所在单位报销

答案:A,C
解析: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医疗救助应实行多种方式救助。对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要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同时,要完善救助服务内容,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医疗需求而开展医疗救助服务。要坚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

第3题:

东部某发达城市设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给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财政预算拨款4600万,给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财政预算拨款3500万,社会捐助给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是400万,给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是510万,同时专项彩票公益金给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是230万,中央财政为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补助400万。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这个市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与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应设立在一起

B.对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财政预算拨款应相同

C.社会捐助的基金应两个医疗救助基金共同使用

D.中央财政对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支持应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正确答案:D
中央财政对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支持应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第4题: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____________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答案:
解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5题: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具体医疗救助标准的制定依据有()。

A:困难群众的支付能力
B:当地经济条件
C: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
D:基本医疗需求
E: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答案:A,B,C,D
解析:
在切实将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和五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以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具体救助对象界定标准,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困难群众的支付能力以及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故选ABCD。

第6题:

城市低保户李某患病住院。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李某可申请医疗救助的项目包括()。

A:住院救助
B:门诊救助
C:医疗保险报销
D:参保医疗保险资助金
E:所在单位报销

答案:A,B
解析: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医疗救助应实行多种方式救助。对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要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同时,要完善救助服务内容,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医疗需求而开展医疗救助服务。要坚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

第7题:

为了解决城乡困难家庭基本医疗困难的问题,我国先后出台的规章规定包括( )。

A.《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
B.《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
C.《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E.《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办法》

答案:A,B,C
解析:
为了解决城乡困难家庭基本医疗困难的问题,我国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与《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城乡医疗救助作出了规定。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又对城乡医疗救助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第8题:

我国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包括()。

A.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城市住房救助制度

D.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参考答案:ABC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城市住房救助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第9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

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B.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C.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D.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E.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答案:A,B,C,D
解析:

第10题: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03、2005年分别开展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以来,从试点到全面建制,工作迅速推进,制度逐步完善,效果逐步显现。
(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2006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所有涉农的县(市、区)实现全部建制;2008年,全国所有县(市、区)基本都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过程中,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
(二)多种方式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一是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二是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对救助对象难以自负的基本医疗费用按规定给予补助;三是通过临时救助,对医疗救助制度后获救助范围之外因患有大病仍难以自负基本医疗费用的给予临时性帮助;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捐助、据扶和医疗机构适当减免费用等多种渠道,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医疗难问题。
(三)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救助范围上,逐步由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其他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体。在救助内容上,在坚持住院救助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常见病的救助。在资金结算方面,积极探索,采取了“医前救助”、“医中救助”等方法,进一步缩短了办理时间,方便了困难群体。在救助标准方面,进一步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比例,并对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倾斜照顾。在资金结算方面,通过建立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疗救助的信息化即时结算。
(四)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快速增加。2006—2008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3亿元、34亿元、50.4亿元;地方财政分别投入资金27亿元、38.5亿元、42.5亿元。由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人均筹资水平逐步提高,2006—2008年分别达到77亿元、105亿元、120亿元。
(五)医疗救助效果日益显现。2008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72.2亿元。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达到5787万,其中民政部直接施救1127万人次,资助参加新农合3746万人,资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914万人。实践证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数千万身处贫病交加困境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逐渐成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长效机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