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

题目
问答题
材料: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小凯妈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l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以上材料是混淆现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是幼儿期的想象特点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蕾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她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她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小蕾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解析:
(1)幼儿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2)幼儿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发生混淆的原因:①由于认知水平尚处于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②情绪对想象过程有影响;③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④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3)材料中的小蕾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混淆了假想与真实。

第2题:

小高给学校社会工作者老黄写了一封救助信:“我最近很苦恼,妈妈经常动不动就骂我,今天还打了我,我很伤心。我希望你帮助我,让妈妈变得温柔一点。”老黄找小高妈妈交谈,小高妈妈说了自己的苦恼:“我就是脾气不好,我也知道不该打骂,可一遇事就控制不住自己。”下列老黄的做法中,能够直接改善小高母子之间沟通方式的有( )。

A.帮助小高妈妈学习更有效的亲子互动
B.提示小高妈妈在孩子做出适当行为时给予鼓励
C.澄淸小高妈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提升小高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E.帮助小高觉察母亲的矛盾情绪

答案:A,B,C
解析:
学校社会工作包括针对心理困境的学生。本题中小高存在苦恼、伤心等情绪,这些情绪形成的原因是小高妈妈的打骂。所以针对小高的心理困境和形成原因,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A、B、C三项直接改善小高母子关系的沟通方式。

第3题:

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5分)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正确答案:
7. 示例:略

第4题:

—位新人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回答中最合适的是()

  • 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
  • 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
  • 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的
  • D、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一位新入园的儿童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最好的回答应是()

  • A、“老师不知道。”
  •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正确答案:B

第6题:

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答案:
解析:
小凯妈妈的说法不正确。她没有考虑到幼儿想象与真实的差别。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发生与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想象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上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的思维、游戏、绘画、音乐、行动等,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创造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因而小凯的话是他夸张的想象,并不是说谎。

第7题:

6岁的小丽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接送我上下学,还给我买好多好吃的,我奖励你一个小粘贴。”说完,她把一个星状的小粘贴贴在了妈妈的衣服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丽正处于感知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材料1
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 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答案:
解析:
【要点】小凯妈妈的说法不正确。她没有考虑到幼儿想象与真实的差别。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发生与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想象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上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的思维、游戏、绘 画、音乐、行动等,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创造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因而小凯的话是他夸张的想象,并不是说谎。
【专家点拨】该题考查幼儿想象的知识点。由于幼儿处在特定的阶段,其想象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也因此该知识点常成为考试命题的宠儿。考生理解了这一特点,便可轻松作答了,除了幼儿想象外,幼儿注意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等,也需要加以了解和要点识记。
幼儿注意:①稳定性比较差;②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③幼儿分心现象,④幼儿多动现象。
幼儿思维:①幼儿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③幼儿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
幼儿言语:幼儿常自言自语(自我中心语言)。
幼儿认知: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第9题:

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老师和妈妈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了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运用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正确答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东东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识的发展。东东在经过说服后,明白了道理,这是他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2)自我评价的发展。东东没有得到小红花,则不肯回家。后来每天都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当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时,东东高兴极了,表明他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
(3)自我调节的发展。东东从第二天起,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

第10题:

儿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妈妈微笑着说:"儿子真乖!但是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妈妈听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但分明感到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儿童教育应注意保持孩子的纯真
  • B、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非常重要
  • C、对孩子品德的功利化考核很可能会违背其设立初衷
  • D、社会环境的趋利性会使孩子从小就学会投机取巧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