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意义:《荒原》是继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之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中心内容的著名诗篇,它把神话的、人类学的、基督教的和东方宗教的意象结合在一起,用诗的方法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用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方现代世界的腐朽没落和人类的精神空虚,在艺术中为现代的“荒原”探索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出路。
艺术特色:
(1)在艺术形式上,诗人采用了独特的象征结构。
(2)《荒原》还发张了意象派诗歌的艺术技巧。
(3)《荒原》还使用了大量的典故,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4)《荒原》在艺术上的特点还表现在使用了丰富的语言。

第2题:

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它是如何体现“魔幻性”的特征的。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小说描写了布莱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通过写布莱恩迪亚家族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美地区屈辱历史的原因,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是他们被压迫的根本原因。同时,以布莱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彻底消失,象征性地表现了愚昧落后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认清现实,挣脱愚昧、保守的精神枷锁,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迎来民族的美好未来。
艺术特色:《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充分表现出了“魔幻性”特征。
(1)小说通过描写人鬼混杂、生死交融的奇异世界表现魔幻性特征。
(2)小说通过对生活中千奇百怪、似是而非的神奇事物的描写,显示魔幻性特征。
(3)小说通过运用神话、传说显示魔幻性特征。
(4)作者采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手法,加重了小说的魔幻色彩。如循环往复式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多用象征等。

第3题:

论述《出师表》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出师表》中,诸葛亮以一个托孤老臣的身份,一方面谆谆劝谏后主修明政治;另一方面自陈心迹,表明北取中原的坚定志向,反映出他北伐前夕复杂的心曲和竭忠尽力的精神品格。本文先分析形势,然后向后主提出三点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法治国,执法严明;任用贤臣,远离小人,并对人事作了安排,接着表明个人情志。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最后总结概括,明确君臣各自的职责,谆谆而言,不嫌其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师表》是说理文,但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开头即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百感交集。文中另有十三处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结构上前呼后应,章法严谨。

第4题:

契诃夫短篇小说有何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契诃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文笔精炼,形象鲜明,思想深刻,通过细小故事情节,或表现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苦恼》、《万卡》等),或揭发专制警察制度下忠实奴仆的愚蠢与专横(《变色龙》等),或讥笑小市民的庸俗习气《醋栗》等,或暴露知识分子生活的空虚《跳来跳去的女人》等,或反映社会的黑暗(《第六病室》、《套中人》等),都能收到以小见大的社会效果。

第5题: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代表作之一。以15世纪巴黎为背景,描写一个美丽、善良、活泼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达受神权和王权双重压迫被绞死的悲剧故事。小说反映了雨果对残暴封建统治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同情。被社会嘲弄和压迫的下层人民的代表爱斯梅哈达以及加西莫多,都被赋予天真、善良、真诚等品质。而上层阶级的人物则完全相反,副主教克洛德阴险毒辣,宫廷卫队长法比虚伪不义,国王的法官们全是草菅人命、颠倒黑白的家伙,而国王路易十一则是反动势力的总代表。巴黎流浪汉和乞丐们对圣母院的攻打,象征着人们群众对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
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小说有一个明确的中世纪历史背景,它赋予小说以历史感,将读者引入特定历史环境中。
2、具有非常突出的戏剧性。情节离奇,巧设悬念,运用“发现”与“突转”的手法使故事发展引人入胜。
3、用场景法叙事,小说场景极多,变换频繁,如同戏剧分幕分场一样;同时又用穿针引线的手法,以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挂起钧来。
4、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这里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也有着对照的意义。
5、用悲剧手法去写小说,其中的悬念、发现、突转、巧合等手法都用以制造悲剧的效果。雨果用编剧法写小说并非偶然,他认为小说要表现人类悲剧的冲突。他说:“在司各特的散文体裁的小说之后,仍然可以创造另一类型的小说。在我们看来,这一类型的小说更加令人赞叹,更加完美无缺。这种小说既是戏剧又是史诗”。

第6题:

论述《追忆似水年华》的思想成就及艺术贡献。


正确答案: ⑴思想成就
①它是一部“时间小说”,与传统文学同类作品中的“时间”在内涵上截然不同,普鲁斯特以柏格森哲学理论为依托,寻找到了恢复已经逝去的时光的方法,恢复从前的记忆、重现昔日的意思状态。
②《追忆似水年华》表现了西方一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感悟与矛盾心情,是当代一部分人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⑵艺术贡献
①作品以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为出发点,以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作为唤醒已逝岁月的契机,用回忆和印象带动起主人公奔腾不息的意识流程。
②在叙事方式上大量采用“复合性叙事”的手法,即对一件事情重复发生过若干次的反复叙述。在叙事角度上,普鲁斯特交替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在借鉴传统文学叙事视角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③在语言运用上绮丽多姿、风格别致。

第7题:

论述《史记》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名著。其文学成就表现在:
(1)发愤抒情。全书包含作者强烈感情。作者把对英雄行为赞美景仰,对邪恶行为愤恨鄙视之情凝聚笔端,渗透字里行间,使作品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尤其将英雄人物悲剧命运写得壮美动人。例如项羽乌江自刎,屈原抱石投江等,令人感叹流泪。
(2)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廉颇蔺相如等。
(3)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叙事记人。叙述历史事件,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剪裁得当,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矛盾冲突高潮迭起,颇具小说、戏剧意味。刻画人物,善于在激烈矛盾冲突中,运用对比、烘托、反衬、细节描写、个性化语言、气氛渲染等各种手法,多侧面展示和突出人物性格。
(4)语言生动传神,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既吸收先秦散文书面语言,又提炼民间口头语言。叙述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对话切合身份、个性、处境,生动形象传达音容笑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5)书中著名篇章成为后代戏曲创作丰富源泉。如“霸王别姬”、“将相和”、“赵氏孤儿”等,皆取材于《史记》。

第8题:

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代表了古代小说创作最高成就。
(2)思想内容:作品将18世纪广阔社会现实浓缩在一个庞大封建世家各种矛盾纠葛之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婚姻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揭示出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败,热情歌颂贵族青年中具有反抗意识的叛逆者,同时对美的幻灭和理想的不能实现,发出沉重而凄惋的感叹。
(3)艺术成就:
⑴以写实为主,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达到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⑵作品能于日常生活的生动细致描写中,将众多矛盾冲突,在贾府走向衰亡背景上,围绕宝黛爱情悲剧中心事件,有机展开,细微中见深厚,充分体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
⑶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手法,力避人物形象单一化、平面化。
⑷语言艺术达到高度纯熟、准确生动境界。以北京话为基础,吸取古语、谣谚、成语、口语,使作品既生活化又文学化。
⑸艺术结构庞大而严谨,复杂而精致。突破古代小说固有的单线结构,开创了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网状结构,使全书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

第9题:

论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名作,已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小说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飞行员们讨厌了无休止的轰炸,盼望停战回家,而中队司令官却一直增加飞行次数。小说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但他头上高悬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要提出申请;只要能够提出申请,就证明不是疯子,就一定得执行任务。这条军规的实质就是服从命令,在似是而非中运用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成为套在所有士兵头上的一个圈套。而且,这条军规还有繁衍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士兵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军规的严厉控制中。因此尤索林渴望和平的愿望就变成了一个幻想。他看穿了隐藏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背后的各种阴谋,也看到了许多谎言掩盖下的黑暗事实,司令官、上尉、情报官以及躲在战争背景里更大的人物,他们利用战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驱使着飞向死亡的飞行员们,满足着个人的一己私欲。参战的土兵其实都是大人物各种阴谋的牺牲品。这些官员共同结成一张谁也逃不出的天罗地网,形成一种难以动摇的军事官僚机器。尤索林作为一个清醒的小人物,根本无法与这台庞大的机器抗衡。他只能在机器的不断运转中战战兢兢地努力求生存,在一种绝望中以幽默与玩笑自嘲。最后他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时驾机飞往瑞士,完成了一个“反英雄”的人物形象。丧失信仰、理想落空、没有英雄气概、在荒诞的现实中荒诞地生存,这正是战后一代人的总体写照,而“二十二条军规”也成为一种隐藏在生存深处的命运象征,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概括。这部长篇结构散乱,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通篇是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拼贴起来。喜剧色彩很浓厚,在恐怖的场面、情景中插进夸张变形的幽默,造成典型的“黑色幽默”,使恐怖与绝望变得更不堪忍受。

第10题: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代表作,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第一,小说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征。作家选取了3个典型环境:先是惟利是图的维立叶尔城,平庸下流的官员哇列诺有一段妙言,他对商人说:“给我两个你们中间最笨的。”对律师说:“给我两个最无知识的。”对医生说:“指出两个欺诈的庸医”。然后挥挥手,“让我们一块儿统治吧]”然后是阴森可怖的贝尚松神学院,表面是上帝的场所,实际上尔虞我诈,同样的争名夺利。最后是政治中心巴黎,弥漫着政治阴谋腐败以及森严的等级关系,对下层平民的警惕与敌意,这三种环境由下至上,从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就是主人公于连要面对的社会现实。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他的悲剧性结局铺垫了基础。于连从本质上与这个社会本是格格不人的,但他清楚地知道现在已不是拿破仑时代,只能以虚伪换取信任,以玩弄手腕获得地位,以绝顶的聪明才智“跟整个社会作战”。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既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深厚影响、复辟时期贵族与教会的腐败统治,又说明了平民青年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必然性。
第二,出色的心理描写,斯丹达尔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红与黑》中,他几乎对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有细致的分析。特别对于连在各种情境下的感受,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废、欢乐与痛苦等心理活动,都分析的细致人微。例如,在德·瑞那市长家的花园里,他已感到市长夫人对他的好感,但由于对等级关系的极度戒备,他误以为是市长夫人对他的戏弄,但他又不能退却,认为去征服对方才是自己的责任。于是暗地订下计划,要在几点钟握住夫人的手。在这之前,一直是他紧张、激烈、矛盾的思考,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这无疑给于连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并突出了他的高傲、自卫、进攻性的性格。还有于连在高山上看着雄鹰在天空飞翔,心潮起伏,感慨人类的渺小、无能,表现了于连的精神世界,使他的进击和失败都具备了丰厚的内涵,增加了人物的力度和分量。
第三,《红与黑》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故事单线发展,线索分明,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与市长夫人、侯爵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辅之以三个典型环境,前后衔接自然顺畅,条理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