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题目
问答题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 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 C、强调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
  • D、主张文学是为愉悦服务的
  • E、主张文学是为教育而从事的摹仿

正确答案:A,B

第2题: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为“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表现说的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思想情感的表现,甚至是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人的内心世界为表现的主要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其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第3题:

歌德认为,他与席勒在创作观念上的区别在于()。

A.强调天才与强调传统

B.摹仿古人与强调革新

C.为一般而找特殊与在特殊中显现一般

D.民族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观念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近代文学史上,最先强调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是()。


正确答案:龚自珍和魏源

第5题: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 A、文学作品与其所反映的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 B、文学作品与作家心理的关系
  • C、文学的文化属性
  • D、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C

第6题:

歌德认为,他与席勒在创作观念上的区别在于()。

  • A、强调天才与强调传统
  • B、摹仿古人与强调革新
  • C、为一般而找特殊与在特殊中显现一般
  • D、民族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观念

正确答案:C

第7题:

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梵第根的三层次说指出,国学、比学与总学,作为各具特色的三个层次,分别构成含义不同的独立学问,但三者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组成文学研究的有机整体。区别在于,国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现象,比学关注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总学则解决各国文学的共同发展。三者不仅在平行的逻辑上相互补充,而且还在发展的时间纬度上递进关联。如果说国学是比学基础的话,那么总学则是比学的目标2歌德提出世学概念,我们应当看到,比学必将超越语言、文化、政治界限,迈向更广阔的世学。正如钱钟书所说:“比较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及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超越民族界限,融全世界文学为一体的文学,必将随着比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产生。

第8题: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A

第9题:

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 如果将高雅文学、通俗文学、探索文学与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世界”相比,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属性。一般说来,高雅文学特点是高雅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是忠实的。这种忠实不仅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面目再现和表现“世界”,而且表现在它逼真地描写和刻画“世界”的面貌、形态、情状。通俗文学对“世界”是不忠实的,不论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物理的“世界”,或者是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的“世界”,它对于“世界”持一种超越的态度。通俗文学是一种富于理想的文学,它在社会理想、精神理想、审美理想的追求上与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致的。它所建立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梦魇、满足人们白日梦需要的“世界”。从文学史上看,高雅文学由于以揭示“世界”的真实为至上追求,竭力按照“世界”的固有样式再现和表现“世界”,所以它一般既不屈从于富于同情心的读者的善良本性和美好愿望,又不妥协于公众的传统道德,也不会因为遵从普遍推崇、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评判与流行时尚而牺牲、削弱自己对于“世界”的真实的独到的发现与揭示。通俗文学则不同,它宁愿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尽可能满足读者想象、梦魇的需要,满足读者愉悦耳目、实现愿望、宣泄感情的要求,它往往以人造的虚拟的“世界”来取悦于读者。通俗文学不以“世界”为蓝本,不以真实见长,不拘泥于“世界”的本来图景,不认同“世界”的本真,它所虚拟的人造的“世界”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慰藉、一种陶醉,它甚至运用奇特的想象、隐幽的神秘和将感情推向极端,向理性主义的限制发出挑战。武侠小说中那些侠骨柔情、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劝谕小说中那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言情小说中那些天下有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最终皆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都是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极尽虚拟之能事的人造的梦幻的“世界”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说通俗文学是“逃避文学”或“脱离现实的文学”不是没道理的。当然,通俗文学对于“世界”采取一种超越态度并不是说它完全脱离“世界”,而是说它对“世界”采取一种扬弃、改写、添加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它对情节的制造和安排上,一般来说,其情节具有起伏跌宕、生动曲折、紧凑集中的美学原则,很少有高雅文学中的“闲笔”、“衬笔”,情节来自现实的“世界”,但并不等于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夸大的“世界”。

第10题:

在文学观念中,强调文学作品与作家之间关系的是()

  • A、模仿说
  • B、表现说
  • C、文本本体说
  • D、体验说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