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

A.《中外新报》

B.《澳门月报》

C.《申报》

D.《中外纪闻》


参考答案:C

第2题:

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城市邮件报刊投递频次规定,报刊投递频次同信函。

A

B



第3题:

报刊在年度中间决定调整定价,有哪些处理办法?


参考答案:1.报刊中途提高定价时,对已经预订的订户不再补收差价,其调价费用由相应调价刊社全部承担,邮局与报刊社按新定价结算。2.报刊中途降低定价,对已经预订的用户退还调价差额,邮局向报刊社按退款总额收取15%的手续费,邮局与报刊社按新定价结算。

第4题:

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中可获得从数百种、澳、台以及世界各国报刊中精选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情报。 

  • A、《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
  • B、《台港报刊资料索引》
  • C、《中外报刊选择》
  • D、《中外资料引录》

正确答案:C

第5题:

十年内战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办过哪些报刊和通讯社?


正确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薄弱五一节建立了若干革命根据地,同时创建了人民的新闻事业。
1931年11月7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一些人民报刊和通讯社相继诞生。其中主要的是:
一、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为呼号,对外播发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以后每天播发五六条新闻,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红色电波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传到各地,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红中社”是中共最早的通讯社之一。
二、《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长征前停刊,1935年11月在陕北复刊,1937年1月《新中华报》。先后负责该报编辑工作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沙可夫、李一氓、瞿秋白、任质斌等人。
三、《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邓小平主编。长征中继续出版,由陆定一主编。这是工农红军出版的第一张铅印报纸。
四、《青年实话》。1931年7月创刊,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在红军青年战士中有较大影响。
五、《斗争》周刊。1933年创刊,是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毛泽东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篇文章曾在该刊发表。除以上几家报刊外,当时中央根据地的各种报刊还有近30种。这些报刊对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反击国民党的军事围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程度不同地作过一些错误宣传。

第6题:

下列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的是(  )

A.《中外纪闻》
B.《万国公报》
C.《强学报》
D.《新报》

答案:D
解析: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强学报》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

第7题:

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有新闻事业的?制定了哪些原则与政策?
为此中共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从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界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
(1)对于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所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政府接管。
(2)对于各民族党派、人民团体主办的报刊与通讯社予以保护与支持。
(3)对于私人经营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电台,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对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新闻机构,一律予以封闭。
(6)对于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的政策。

第8题:

1932年,美国NBC和CBS广播网成功报道了罗斯福总统的竞选活动,这是什么样的新闻竞争信号( )。

A电视向广播发出的

B报刊向通讯社发出的

C广播向报刊和通讯社发出的

D互联网向电视发出的


正确答案:C

第9题:

新闻事业在19世纪有三次飞跃,不包括以下的()

  • A、政党报刊出现
  • B、商业报刊出现
  • C、通讯社的出现
  • D、大众报业的崛起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关于通讯社稿件的处理需要的问题。


正确答案: 1.采用通讯社稿件不得擅自修改其中内容,一旦修改只许删减,不许增加。
2.经过修改的通讯社稿件,电头前必须加“据”。
3.关于国家政策法规、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信息不得改动,必须全文刊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