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朦胧诗最先引起社会的注意,是一位老诗人在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发表的一篇“读后感”:《新的课题一—一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这位老诗人是( )。
A

艾青

B

公刘

C

谢冕

D

顾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多选题
撰写命令(令)的注意事项有()
A

作者不能越权

B

普通的事情也可以撰写命令(令)

C

所写事项要具体、明确

D

主题明确,内容单一,简明扼要

E

语言精确,语气坚定,结构严谨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单选题
传统东方文化中弘扬的是?()
A

个人主义

B

自由主义

C

集体主义

D

拜金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正确答案: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是指,文学消费既是商品消费,又是意识形态消费与审美消费;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的损耗(如书籍、电影拷贝、音像带等),又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享受;既是产品的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的再创造与再生产。既须遵循商品消费的一般规律(如等价交换与市场供需原则),又受制于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法则。总之,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审美产品的消费,是既享用又创造的一种精神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多选题
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短语的有().
A

从昨天到今天

B

去或不去

C

讨论讨论

D

熊猫伟伟

E

所见所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和出版社?为什么说他是“人民的喉舌”?

正确答案: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参加过《上海学生联合丛刊》的编辑工作。1922年,由黄炎培介绍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同时编译《职业教育丛书》。
1925年,参加中华职业教育机关刊物《生活》周刊的创办并任该刊的撰稿人。1926年10月起接任该刊主编,使该刊从单纯讲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变为讨论社会政治问题,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为此而发起了援助东北抗日将士的捐款运动。淞沪战争期间,增印了《上海血战抗日画报》,还办了“生活周刊伤兵医院”,积极支持淞沪杭战前线。《生活》成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救国刊物,销量增至15.5万多份,创当时杂志发行量最高纪录。1932年7月,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7月,因国民党迫害,《生活》停刊,邹韬奋被迫流亡国外,先后赴英、法、美和苏联进行社会考察,世界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以力求民族解放,铲除封建残余和克服个人主义为三大目标,销量达20万份。可惜出版至16期即被国民党查封。1936年6月17日邹韬奋又在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后迁往上海出版,改名《生活星期刊》。1936年11月22日,他与救国会的其他6名领袖一同补捕,成为轰动全国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获释,又在上海创办《抗日》三日刊。1938年7月赴汉口,担任《全民抗战》主编。该刊以宣传全面抗战和争取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发行量达30万份。1941年2月皖南事业变后再次出走香港,同年5月在香港复刊《大众生活》,并参与筹办《华商报》。1942年香港沦陷后,在党的帮助下撤到苏北解放区。1944年7月24日病逝于上海。中共中央追认他为共产党员。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他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是当之无愧的。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的宗旨,是邹韬奋办报的基本思想。开始办报刊时,他强调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要“替民众里最苦的一部分”呼吁。他的世界观发生变化以后,办报思想从同情人民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把为民众服务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起来,强调报刊要反映“爱国爱民族的同胞的民意”,要为造就民族解放的英勇斗士而努力。
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准则,保持着崇高的报格。韬奋一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始终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他创办和主编的报刊不随风倒,不媚世俗,更不投靠国民党政府,而“永远立于人民大众立场”。抗战初期,蒋介石曾派人拉拢韬奋,后又加以威胁。韬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勇敢地站在中国人民抗日宣传的第一线,“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反动不敢讲的话,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话”。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对读者极端负责任。韬奋办报刊历来主张“不以赢利为目的”尽量低销售价,使读者买得起。就连登载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的”。真诚地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为读者“服务精神”,并身体力行。如《生活》周刊就开展了为读者代购书报、代购物品、找律师、请医生等服务工作。依靠人民大众办报,和读者保持紧密的联系。邹韬奋认为,中国大众是报刊的父母,新闻记者不过是受父母委托的“保姆”。因此他非常重视读者来信,在报刊上开辟《信箱》专栏,每年都收到数万封读者来信。读者在信中要求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通过与读者的通信联系,他直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疾苦,因而增强了报刊言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所以,邹韬奋把读者来信称为“本刊真正的维他命”,“写作思想的源泉”。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单选题
日本人は普段なるべく婉曲的な表現を()ようにしています。
A

使う

B

使わない

C

避ける

D

避けられ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典故与王子猷无关的是()。
A

借宅种竹

B

闻笛不语

C

雪夜访戴

D

驴鸣送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单选题
《茶馆》是()
A

三幕戏

B

四幕戏

C

五幕戏

D

独幕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1、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
3、以进步刊物为阵地,同“大东亚文学”“和平文学”作斗争。
4、积极开展戏剧活动
5、杂文创作的繁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