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 A、风
  • B、小雅
  • C、大雅
  • D、颂

正确答案:D

第2题:

《诗经》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是()。

  • A、祭祀诗
  • B、婚恋诗
  • C、宴饮诗
  • D、政治诗

正确答案:B

第3题:

你对“中和思维”是如何理解的?试举例说明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中和,又称“中庸”、“中行”、“小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即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的平衡状态;和,是对一切有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协调,使之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因此,中和包含着平衡与和谐两层意思。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把中和这种平衡、和谐、适中、适应看作是事物内在的最好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要保持其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和谐,人的生命活动才能进行下去。中和这种哲学思想正好反映了中医学这种本质的内在要求,因而中和思想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和思想的核心是平衡和和谐,这种平衡和和谐的思想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阴阳学说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意味着健康。若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的平衡失调,则人体由生理状态转为病理状态。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平衡失调,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即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第4题:

《诗经》燕飨诗具有怎样的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礼在周代不仅是道德伦理的规定、社会生活的仪式,还包括了国家政治上的制度法令在内。燕飨之礼在周代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周代统治者将之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的手段。因此,直接反映燕飨礼仪活动的燕飨诗,也同样具有政治功利的目的。燕飨诗的创作是要通过诗歌,告诫人们遵循燕飨礼仪,从而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目的。
燕飨诗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在今天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瓠叶》中记载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此外,燕飨诗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代贵族的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资料。

第5题:

《诗经》中的婚姻诗和爱情诗有什么社会文化价值?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认识。
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经历的痛苦遭遇。《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第6题:

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比兴手法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比,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氓》诗中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人由新鲜柔嫩的桑树叶起兴,引出女子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沉痛感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颜娇媚,男子对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此处用“鹘鸠”比喻年轻的女子,抒发女主人公对最初沉溺于爱情的甜蜜随后即遭冷落的人生际遇的深深哀怨,并以切肤之痛语对后世所有女子发出劝诫。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祖尔,三岁食贫”这几句中,诗人用桑树落叶起兴,引出女主人公对多年来贫苦生活的回顾。“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仅比喻女主人公容颜已逝,年老色衰,也暗含爱情衰败、凋零。比兴合用,一唱三叹,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与生活的沉痛感慨以及追悔莫及的怨恨之情。

第7题:

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被迟的消长运动变化状态。且阴阳之间在“阴长阳消”、“阳长阴消”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平衡。如以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状态而言,兴奋为阳,抑制为阴。白天阳盛,人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人以抑制为主。子夜—阳生,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为兴奋、即由“阳消阴长”内“阴消阳长”逐渐转化。日个一阻生,人体生理机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由“阴消阳长”向“阳消阴长”逐渐转化。但从一昼夜的总体看,阴阳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第8题:

《诗经》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是()。

A.农事诗

B.婚恋诗

C.祭祀诗

D.宴饮诗


参考答案:B

第9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意义、历史价值及文学价值?


正确答案: 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大约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首代言体诗。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
一、再现当时的阶级差异;
二、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以《七月》为代表的农业生活诗首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两个阶级的悬殊差异,如农奴自己"无衣无褐",却要"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更加真切地感受农奴的不幸和悲哀。同时,它还多方面地反应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例如《七月》中描写周人不违农时、《大田》里写周人用火烧的办法防治虫害,都是对周人宝贵生产经验的形象记载。
农业生活诗的艺术成就:
一、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
二、撷趣富有深意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
《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七月》中用物候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达方式独特而生动。农事诗还往往撷取生产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片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大田》中寡妇拾穗的细节描写就有这样的效果。

第10题: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思想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诗经》婚恋诗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L.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郑风•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