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于“七•七”事变后不久,即提出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于“七•七”事变后不久,即提出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提案”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
①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应予以全线之反击,而根本的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
②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
③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应在决定的地点,适当的时机,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兵器,实行决然的突击,避免持久的阵地的消耗战。
④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的中心,设立坚强之工事,并配置足够的兵力,以钳制敌人。
⑤一切阵地的编成,避免单线的构筑,而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在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亦应采取积极的动作,一般的应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只有积极的动作起来,才能完成守备的任务。
⑥战略的内线,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
⑦广大的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材地带,以造成有利条件,有利时机,使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盟国作战。”

  • A、《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 B、《对日宣战》
  •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D、《团结起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作战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 A、连续作战
  • B、持久作战
  • C、积极防御
  • D、主动进攻

正确答案:B,C

第3题:

西安事变的事变和平解决,从此中国由()。

A.沿海抗战转向内地抗战

B.内战转向全国抗战

C.正面抗战转向敌后抗战

D.片面抗战转向全面抗战


参考答案:B

第4题:

西安事变的事变和平解决,从此中国由()。

  • A、沿海抗战转向内地抗战
  • B、内战转向全国抗战
  • C、正面抗战转向敌后抗战
  • D、片面抗战转向全面抗战

正确答案:B

第5题:

抗战爆发后,()是全国人民抗日的政治指导中心,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正确答案:陕甘宁边区

第6题:

迫使蒋介石对日作战的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 B、"八•一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于“七•七”事变后不久,即提出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提案”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
①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应予以全线之反击,而根本的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
②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
③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应在决定的地点,适当的时机,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兵器,实行决然的突击,避免持久的阵地的消耗战。
④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的中心,设立坚强之工事,并配置足够的兵力,以钳制敌人。
⑤一切阵地的编成,避免单线的构筑,而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在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亦应采取积极的动作,一般的应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只有积极的动作起来,才能完成守备的任务。
⑥战略的内线,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
⑦广大的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材地带,以造成有利条件,有利时机,使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第8题:

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D.中华民族开始广泛抗战


参考答案:D

第9题: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

  • A、抗战的领导不同
  • B、抗战路线不同
  • C、作战方式不同
  • D、战略地位不同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试评述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制定的“持久消耗战”战略方针。


正确答案: 持久消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战略方针。抗战初期,日军占领平津以后,被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狂妄断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召开最高国防会议,通过了“持久消耗战”为最高战略方针,即军事上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转变敌我优势态势,争取最后胜利。刺瘊,国民政府按照“持久消耗战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持久消耗战”符合敌我力量对比的现状,利于我国的长期抗战。但是,争取持久抗战的目的,不是通过自己的积极作战战胜敌人,而是希望拖延时日,依靠国际力量形成对敌优势,取得最后胜利。这种受制于人和被动挨打的内线防御战,虽然能给敌人造成一定的消耗,但却不能有效的打击敌人同时又保存自己。所以,要想实现敌消我长、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是比较困难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