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移位和咬合错乱:咬合关系错乱和移位是颌骨骨折中最明显和最常见的症状。
(2)骨折段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下颌骨是整体活动的,当发生骨折时,则出现分段活动。此体征在检查时容易被发现。是诊断骨折的重要指标之一。
(3)感觉异常:下颌骨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通过,下颌骨骨折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时,同侧下唇可麻木。
(4)面型及牙弓形态发生变化:面部外形的改变可被面部肿胀所掩盖。面侧部变平可由于下颌角或升支的骨后缩。双侧髁状突颈部骨折可引起面部变长。
(5)牙及牙龈损伤:当下颌骨发生骨折时,可同时伴发牙折、牙脱位、牙松动及牙龈的撕裂。通过裂伤的创口可查看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线的方向。
(6)功能障碍:颌骨骨折后可出现张口受限,影响呼吸、咀嚼和吞咽。由于颌骨的连续性中断,可有咬合无力,让病人咬紧压舌板或口镜,然后抽出,如能咬紧,压舌板不能抽出,多无骨折,如不能咬紧,则多有骨折。在颏部的粉碎性骨折时,可引起呼吸道梗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颌骨骨折的共同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①肿胀:颌骨骨折时,均伴有挫伤,伤后在面部、骨折线附近,出现程度不等的肿胀并逐渐加重,一般在伤后48小时达到高峰。②疼痛: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剧烈疼痛,当进行开闭口运动时则更加明显,根据疼痛点可大致确定骨折的部位。③麻木:颌骨骨折损伤到神经时,可发生麻木;上颌骨骨折常损伤眶下神经,引起眶下区麻木;下颌骨骨折则可伴发下齿槽神经损伤,引起患侧下唇麻木。④出血及瘀斑:颌骨骨折时,邻近软组织可发生出血,在组织内造成血肿,在皮肤上出现瘀斑。⑤牙及牙龈的损伤:牙与牙龈与颌骨紧密相连,当和骨骨折波及牙槽突时,常同时发生牙龈撕裂伤,并伴有牙折、牙松动及脱位等。⑥流涎:颌骨骨折后,由于开闭口运动受限,唇、舌的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加上食物滞留、吞咽不便等因素致使涎液滞留并发生外溢。⑦影响呼吸、咀嚼和吞咽功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片的移位而影响呼吸,由于严重的咬合疼痛和咬合关系紊乱,患者的咀嚼和吞咽功能也受妨碍;此外,口、咽组织的水肿和疼痛也可影响呼吸及吞咽运动。⑧张口受限:颌骨骨折以后,由于疼痛、咀嚼运动失调和反射性肌痉挛、骨折片移位、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因素,多发生张口受限。

第2题:

试述鼻骨骨折时骨折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鼻骨骨折的类型取决于打击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①打击力来自侧方: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并向鼻腔内移位,造成弯鼻畸形;如打击力量较大,可使双侧鼻骨连同鼻中隔同时骨折,使整个鼻骨向对侧移位,造成严重的弯鼻畸形。②打击力来自正前方:多发生粉碎性骨折及塌陷移位,出现鞍鼻畸形。③打击力直接打击在鼻根部:多发生横断骨折,使鼻骨与额骨分离,骨折片向鼻腔内移位。此种情况下,常并发鼻中隔和筛骨骨折。

第3题:

试述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移位和咬合错乱:咬合关系错乱和移位是颌骨骨折中最明显和最常见的症状。
(2)骨折段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下颌骨是整体活动的,当发生骨折时,则出现分段活动。此体征在检查时容易被发现。是诊断骨折的重要指标之一。
(3)感觉异常:下颌骨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通过,下颌骨骨折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时,同侧下唇可麻木。
(4)面型及牙弓形态发生变化:面部外形的改变可被面部肿胀所掩盖。面侧部变平可由于下颌角或升支的骨后缩。双侧髁状突颈部骨折可引起面部变长。
(5)牙及牙龈损伤:当下颌骨发生骨折时,可同时伴发牙折、牙脱位、牙松动及牙龈的撕裂。通过裂伤的创口可查看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线的方向。
(6)功能障碍:颌骨骨折后可出现张口受限,影响呼吸、咀嚼和吞咽。由于颌骨的连续性中断,可有咬合无力,让病人咬紧压舌板或口镜,然后抽出,如能咬紧,压舌板不能抽出,多无骨折,如不能咬紧,则多有骨折。在颏部的粉碎性骨折时,可引起呼吸道梗阻。

第4题:

试述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①共同临床表现:骨折处常出现肿胀、疼痛、出血、瘀斑等临床表现,相应部位扪诊可能扪及台阶感及压痛,由于骨折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牙龈撕裂、牙脱位或脱落、流涎、影响呼吸和咀嚼等生理功能、张口受限、下唇麻木等临床表现。②骨折片移位:下颌骨骨折片的移位主要取决于骨折片上附丽咀嚼肌的牵引力,在不同部位的骨折可以引发不同的不同的骨折片移位。③运动异常:下颌骨骨折后,下颌骨运动明显受限;下颌骨体部骨折时,还可出现两段骨折片的动度不一致。④咬合关系错乱:下颌骨骨折后,根据骨折的部位出现牙齿早接触、开牙合、反牙合等。

第5题:

试述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注意点。


正确答案: 颌骨骨折治疗的方法就是要将移位的骨折段复位和固定,同时使用预防感染,止痛和其他方法,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1)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如颈椎的骨折、颅内血肿。病人可能伴有休克。这时,不可过早地进行局部处理,而应先抢救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方可进行颌面部损伤的治疗。
(2)恢复伤前的咬合关系是治疗的主要目的。由于牙的存在,对颌骨骨折的复位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骨折的正确复位有赖于咬合关系的恢复;而咬合关系的恢复又提示骨折片已正确复位。
(3)固定和早期活动相结合:骨折复位后必须加以固定。上颌骨骨折固定3~4周,下颌骨骨折固定6~8周,髁状突骨折固定2~3周后即可去除颌间固定,进行张口训练。如果用了坚固内固定则可不用颌间固定。
(4)治疗期间要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即使完美的复位和固定,如果营养不良也可导致手术的失败。
(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止痛,由于上下颌骨骨折时多伴发有牙及周围软组织的裂伤,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常失去自洁能力,因此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
(6)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技术有许多优点,可以达到精确的解剖复位,固定牢靠,可早期行使功能,对营养及愈合均有好处。

第6题:

试述颌骨骨折的诊断程序。


正确答案:①问诊: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和伤后临床表现。②全身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全身是否受伤及损伤状态。③局部检查:⑴望诊:了解是否有创口、肿胀或瘀斑;⑵张闭口运动检查:是否张口受限、牙列及咬合错乱及颌骨异常活动等;⑶压舌板测验: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咬合无力;⑷扪诊:了解是否有压痛、台阶感,有无颌骨反常活动及摩擦音等;④辅助检查:⑴常规实验室检查;⑵X线平片检查;⑶颌面曲面断层片;⑷CT及三维重建。

第7题:

试述儿童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特点。


正确答案:①临床特点:⑴儿童骨折多系跌倒、碰撞、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颌骨柔软,富于弹性,能耐受冲击力量,骨折常为青枝骨折。⑶儿童期处于替牙阶段,恒牙未萌出或萌出不全,乳牙冠较短而不牢固,不利于牙间或颌间固定。⑷儿童期组织代谢旺盛,生长力强,组织愈合快。⑸儿童期间恒牙在萌出过程中可作一定的位置调整②治疗特点:⑴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一般不采用手术方法,因手术可能伤及恒压胚。⑵儿童颌骨骨折时,对咬合关系的恢复要求不严格,因即使恢复不好,在儿童的恒牙萌出过程中也可能调整到位。⑶儿童颌骨骨折应尽早复位,一般不宜迟于5~7天,否则就可能形成错位愈合。⑷儿童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常不合作,依从性较差,应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疏导工作,以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

第8题:

试述火器伤颌骨骨折的处理特点。


正确答案:①碎骨片的处理:口腔颌面部火器伤常发生粉碎性骨折而产生碎骨片。如未发生骨质缺损或骨质缺损在1.5cm以内,可将碎骨片去除;如骨质缺损大于1.5cm,且在伤后24小时内,可在清创时将碎骨片取出,冲洗干净,浸泡于抗生素溶液中,在清创后将碎骨片放回原处,创口内应用抗菌药物,有可能再植成功。②骨折线上的牙的处理:由于口腔颌面部火器伤伤情严重,骨折线上的牙常引发感染,因此大多应予拔除,但如为线性骨折,且牙松动不明显而无感染,则可保留。③创口的处理:应首先关闭口内创口,然后处理口外创口,由于口腔颌面部火器伤均有细菌污染,因此均应放置引流。④复位与固定:由于火器伤颌骨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常有骨质缺损。因此,多需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前应注意栓接带钩牙弓夹板,术中固定前先进行颌间牵引和固定,保证咬合关系恢复后才能进行固定。

第9题:

试述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有:(1)持续不断的排脓。(2)经久不愈、时好时坏的瘘管。(3)病程较长。(4)可有大块或多块死骨形成。(5)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第10题:

试述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①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骨折位于上颌骨的上薄弱线,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将形成完全的颅面分离,使面中部凹陷、变长,严重影响面形;多伴有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等;眶部及眶周变化明显,常出现眼睑结膜下出血,眼球下移,眼镜状眶周瘀斑等。
②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治疗首先应遵循一般的颌骨骨折治疗原则,但应特点注意颅脑损伤的观察和处理,如果发生脑脊液漏,不应堵塞,应任其畅流,同时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颌前庭切口、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应用或单纯头皮冠状切口,必要时可辅加眉弓外侧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