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及发展的过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及发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现代学校的特点:
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学校教育逐步民主化。
4.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开始携手并进。
5.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发端。
6.现实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1.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2.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3.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问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第2题:

简述质量认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质量认证也称合格评定,是指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与书面保证(合格证书)。质量认证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发展起来的。质量认证产生之前,供方一般采取“合格声明”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但是随着产品结果和性能日趋复杂,消费者不能自行识别产品的质量,且供方的“合格声明”的可信性也无法保障,第三方认证应运而生。
质量认证制度起源于英国,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首创了第一个质量认证标志即“BS”标志或称为“风筝”标志,(见下图)且至今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此后,质量认证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日本、印度、墨西哥等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认证制度。1970年,ISO组织成立“认证委员会”,随后在1985年更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开始统一协调各国的认证制度,制定出统一的国际质量认证制度。

第3题:

简述物流中心的产生及发展的条件?


参考答案:1.物流作业一体化2.物流管理信息化3.物流管理自动化4.物流管理智能化5.物流系统网络化6.物流资源社会化7.物流体系综合化8.三流一体化

第4题: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阶级。


正确答案: 政治发展理论,首先出现于西方。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
(2)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
(3)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

第5题: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案:
解析:
(1) 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 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3) 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第6题: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案:
解析:
(I)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8题: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______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正确答案:
文字

第9题:

简述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案:
解析:
(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当受教育者具备了积极的求教动机时,环境和教育的外因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育的作用就越大。教育中的“教学相长”只有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的积极性发生共鸣时才会产生。 (2)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 (3)家庭环境的效应,包括适当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 (4)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 总之,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产生的,它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教育如能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它就能充分地发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第10题:

简述社会工作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②制度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③组织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出现许多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用于弥补政府救济的不足,扩大救济范围。
④文化条件:人道主义思想;宗教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