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这个侵犯行为一定会直接指向挫折源。

题目
判断题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这个侵犯行为一定会直接指向挫折源。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挫折一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与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 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答案:B,C,D
解析:

第2题:

认为挫折导致侵犯行为是(  )的观点

A.生态学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D.挫折一侵犯理论

答案:D
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在研究侵犯行为时,提出挫折一侵犯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侵犯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这种设想没有考虑实际存在的其他因素对侵犯行为的影响,而仅仅突出挫折的作用,引起了不少批评。为了克服这种局限,现时西方挫折论由原先挫折→情绪→侵犯这一公式转向挫折→情绪→理解→侵犯消除这一公式。

第3题:

新行为主义则把侵犯行为作为挫折的结果,认为挫折总是导致侵犯行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所有的挫折都会导致侵犯,所有的侵犯都是由挫折引起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A

B



第6题: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

答案:B,C,D
解析: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条件”。该学说的要点是: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例关系;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

第7题:

“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A劳伦茨

B班杜拉

C弗洛伊德

D多拉德


D

第8题:

武器效应: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武器效应或这一效应的引申( )。


正确答案:B
武器为正在愤怒情绪中的人提供了线索和更多的行为暗示,对其破坏性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武器效应。A项中“激烈的言语刺激”引起的只是“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而不存在激化愤怒转变为侵犯行为的情境线索,排除;C项面对持刀抢劫而进行的反抗属于合法的行为,因此开枪行为也不属于侵犯行为,而是自我保护,C也应排除;D项不存在与侵犯有关的刺激,也不是武器效应。而B项,桌上的水果刀使盗窃者产生了对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冲动,水果刀即是定义中的“情境侵犯线索”,因此只有B项符合定义。

第9题: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有了挫折感就一定会去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感是否会导致犯罪行为,有赖于()。

  • A、受挫折强度的高低
  • B、挫折的类型
  • C、对情境的理解
  • D、个体特点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