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案例一  甲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有20多名,学生不到300人。学校未设独立的党支部,只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四个干部。机构设置也很简单,只设语文、数学和副科3个教研组,组长分别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兼任,年级组就干脆没设。  老校长退休后,新调来的林校长认为学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很难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所以他上任后就到其它学校取经,拟订了“学校组织的正规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在校班子会议上通了通气,之后又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了一次,就很快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了实施方案。

题目
问答题
案例一  甲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有20多名,学生不到300人。学校未设独立的党支部,只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四个干部。机构设置也很简单,只设语文、数学和副科3个教研组,组长分别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兼任,年级组就干脆没设。  老校长退休后,新调来的林校长认为学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很难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所以他上任后就到其它学校取经,拟订了“学校组织的正规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在校班子会议上通了通气,之后又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了一次,就很快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了实施方案。  作为第一阶段工作,林校长首先新设了六个年级组,分别任命了六个组长;接着又宣布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再兼任教研组长,再认命了三个教研组长。按照林校长原来的设想,机构设置正规化和相应的干部到岗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全面走向正规化。然而,第一阶段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学校就陷入议论纷纷、矛盾重重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林校长仍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正规化”反映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了现代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学校这么做,大方向没有错;此外,这个方案在班子会议上通过气,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过,在合法性上没有什么问题。[2011年真题]  问题:你认为林校长的主张是否合理?并加以分析与评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

A、教育局长

B、校长

C、主管安全副校长

D、班主任

E、任课老师


答案:B

第2题:

学校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至少()节。

  • A、10
  • B、20
  • C、25
  • D、50

正确答案:C

第3题:

直线式班级组织结构的图式通常是【 】

A.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学生

B.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

C.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学生

D.副校长—教导主任—班长—组长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一项调查反映出的学校组织形式的变化 在调查中发现,新课程实施的学校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从不同学校的对比中会发现一些有意义的变化。 1.教研组和备课组:甲、乙校之同甲、乙两校中,按学科划分组,每组有一名老教师,其余为年轻教师。这种组织给教师提供了许多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种合作,教师们解决了许多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年龄、资历的合理搭配也使这种组织更加有效。两校的老师反响普遍较好。 2.教科处:甲、乙校之异这是乙校为实施新课程专门设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处理与新课程有关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人员调配以及学校之间的评课、参观等交流工作。除教科处主任外,一位副校长也主管新课程改革的有关事宜。对此,年轻老师和年纪大的教师比较支持,年龄处于中间的教师接受程度较差。 与之相比,甲校并没有因为新课程改革而另外设置机构。甲校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无法额外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新课程改革。甲校校长认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问题时可以向教导处咨询,如果是学科内部问题可以向同事、校长咨询。而甲校教师却认为教导处、校长这些只是行政机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教师内部解决。结合上述案例,对比甲乙两校的做法谈谈案例给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1.教研组的负面效应。同学科之间合作大于不同学科。学校应该打破学科限制。
2.教科处的实质作用,促进了乙校新课程实施。
3.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经过不同层次,经历不同程度的深化。尽管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成功,其影响是巨大的。
4.教材、资源的改革是最容易实施的。
5.要建立新的组织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价值观。

第5题:

学校的副校长根据学校的大小不同,指数和分工亦不相同。根据分工,可以分为()。

  • A、德育副校长
  • B、教学副校长
  • C、教研副校长
  • D、总务副校长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唐校长,四十开外,刚从某重点中学教导主任提拔到九年制A校当校长。刚上任他就面临着新初一年级的组建问题。由于教育局调整学校布局,相邻的学校并入了自己的学校,造成了校舍紧张的局面。而校长的决策,使家长们将校长堵在办公室中讨说法,搞的唐校长焦头烂额。唐校长关于划分新旧校舍决策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无法继续执行下去,说明他决策有不合理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节,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至少()节。


正确答案:50;25

第8题:

教导主任是校长实施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校长运筹决策的主要组织_________者在校长领导下,管理教育、教学等诸方面以及教育行政工作。


参考答案执行

第9题: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是校内安全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

  • A、学校;校长
  • B、老师;学生
  • C、校长;学生
  • D、校长;副校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你如何理解老校长的嘱托?做怎样的副校长?


正确答案: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副校长们深思,应该作怎样的副校长。
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1、任人唯驯。
2、论人唯心
做一个称职的副校长:
1、德才兼备;
2、事业为重;
3、做好助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