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四)病历摘要:某男,53岁。两周前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病情较平稳。1天前夜间突然发作剧烈咳嗽,并伴以憋气而醒转。患者平卧时感到气急难忍,不得不采取坐位,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诊断:急性左心衰。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是()A镇静作用B降低中枢对CO的敏感性C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D兴奋心脏,心排血量增加E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题目
多选题
(四)病历摘要:某男,53岁。两周前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病情较平稳。1天前夜间突然发作剧烈咳嗽,并伴以憋气而醒转。患者平卧时感到气急难忍,不得不采取坐位,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诊断:急性左心衰。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是()
A

镇静作用

B

降低中枢对CO的敏感性

C

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D

兴奋心脏,心排血量增加

E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四)病历摘要:某男,53岁。两周前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病情较平稳。1天前夜间突然发作剧烈咳嗽,并伴以憋气而醒转。患者平卧时感到气急难忍,不得不采取坐位,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诊断:急性左心衰。该患者除给予吸氧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外,重要的药物是A、罗通定

B、哌替啶

C、吲哚美辛

D、吗啡

E、烯丙吗啡

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是A、镇静作用

B、降低中枢对CO的敏感性

C、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D、兴奋心脏,心排血量增加

E、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不能用于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A、吗啡

B、毒毛旋花子苷K

C、氨茶碱

D、硝普钠

E、异丙肾上腺素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物治疗方法包括A、链激酶150万U,60分钟静滴

B、尿激酶2.0万U,30分钟静滴

C、硝普钠持续静滴,一般速度为每千克体重0.5~8μg/min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00mg,67%头30分钟,33%后60分钟

E、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

下列哪些是急性心梗后的长期药物治疗方法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D、他汀类药物

E、吗啡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ABC


问题 3 答案:E


问题 4 答案:ABD


问题 5 答案:ABCD

第2题:

患者,男,65岁,心前区压榨样疼痛6h,伴气喘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体检:BP 160/100mmHg,双肺满布湿性啰音,HR110次/分律齐。心电图:I.aVL.V1-V6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该患者诊断为:

A. 急性冠脉综合症
B.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D. 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后壁心肌梗死
E. 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

答案:E
解析:

第3题:

本病例哪项诊断依据是错误的

A.中年男性患者,有心绞痛病史: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

B.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入院前2小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淋漓

C.伴有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血压下降

D.心电图显示: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E.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伴呼吸困难2小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


正确答案:E

第4题:


患者,男性,65岁。以心前区压榨样疼痛6小时为主诉入院,伴气喘、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体检:血压160/100mmHg,双肺满布湿啰音,R 11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Ⅰ、aVL、V~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该患者诊断为
A.急性冠脉综合征
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D.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后壁心肌梗死
E.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

答案:E
解析:

第5题:

某男,53岁。两周前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病情较平稳。1天前夜间突然发作剧烈咳嗽,并伴以憋气而醒转。患者平卧时感到气急难忍,不得不采取坐位,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诊断:急性左心衰。请问,除给予吸氧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外,重要的药物是

A、罗通定
B、哌替啶
C、吲哚美辛
D、吗啡
E、烯丙吗啡

答案:D
解析:

第6题:

女性。高血压患者,近1周出现气短,2小时前于睡眠中憋醒,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查体:端坐位,口唇发绀,双肺底水泡音。该患者夜间呼吸困难的机制不包括

A.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B.小支气管收缩

C.冠状动脉舒张

D.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

E.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正确答案:C
夜间呼吸困难的机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第7题:

患者,男性,56岁。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经治疗好转后,停药月余,昨夜突发剧咳而憋醒,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烦躁不安,心率130次/分,血压21.3/12.6kPa,两肺有小水泡音。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问用哪种药物治疗最适宜

A.阿托品
B.吗啡
C.去甲肾上腺素
D.卡托普利
E.纳洛酮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女性,患高血压,近一周出现气短,2小时前于睡眠中憋醒,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查体:端坐位,口唇发绀,双肺底水泡音。该患者夜间呼吸困难的机制不包括

A、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B、小支气管收缩

C、冠状动脉舒张

D、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

E、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参考答案:C

第9题:

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本病例的诊断是

A.(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
B.(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C.急性肺梗死
D.主动脉夹层
E.急性心包炎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男性患者,60岁,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经治疗后好转,昨夜突发咳嗽进而憋醒,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130次/min,血压130-160mmHg,两肺小水泡音。诊断为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以下哪种药物治疗最为适宜

A.阿托品
B.吗啡
C.去甲肾上腺素
D.卡托普利
E.纳洛酮

答案:B
解析:
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突发急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困难。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理为:①能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肺水肿的症状;②能够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从而减弱过度兴奋;③起镇静安定作用,有利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间接减轻心脏的负担。因此答案为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