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李某在美国完成一项产品发明。1992年12月3日,李某在我国某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该项成果。1993年6月16日,出

题目
单选题
中国学者李某在美国完成一项产品发明。1992年12月3日,李某在我国某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该项成果。1993年6月16日,出席过这次研讨会的王某以该成果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93年5月5日,李某以该成果在美国提出专利申请。1994年4月28日,李某又以同一成果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出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并提交了有关文件。下列关于申请该项成果的专利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2002年真题]
A

按照先申请原则,王某享有专利申请权

B

李某享有优先权,专利申请权应属李某,其申请日为1993年5月5日

C

李某不应享有优先权,但王某不是真正的发明人,故专利申请权应属李某,其申请日为1994年4月28日

D

该发明已丧失新颖性,应驳回双方的申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依中国刑法该如何处理?( )

A.不受该外国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

B.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处罚

C.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再行追究

D.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D
AD【解析】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可见,我国作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维护国家主权出发,规定外国法院的刑事判决对我国没有约束力,因而仍可以依照我国刑法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不过,考虑到在外国已经受到过刑事处罚,可以对被告人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2题:

王某与李某分别从事同样的发明创造,李某于2001年7月1日完成该发明,王某于同年11月1日完成该发明,李某于2002年3月5日9时向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王某于同年3月5日9点30分向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人应该是谁()

A.王某

B.李某

C.王某和李某共有

D.王某和李某双方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


参考答案:D

第3题:

某国有企业总经理李某经人介绍,结识某旅行社副经理刘某。后李某因经济问题被停职,在检察机关立案期间,李某在刘某帮助下以观光为名出境。李某、刘某共同构成叛逃错误。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4题:

钱某与孙某为一项专利产品的共有人。2000年7月9日,孙某未经钱某同意,就与李某就该项发明专利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此后不久,李某将该项专利许可转让给周某实施,于是周某开始批量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2001年7月5日吴某从周某处购进该专利产品,并转手销售。钱某在市场上发现了吴某出售的专利产品,将吴某告至法院。

问:(1)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2)李某能否将该项专利再许可周某实施?

(3)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4)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作为专利权的拥有者之一,孙某可以单独进行许可。因此,孙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但是专利许可费要分给钱某一部分。
(2)作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通常是不可能允许被许可方再转许可,特殊情况下合同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李某不能再许可周某实施。
(3)周某没有合法获得许可,因此其行为构成侵权。
(4)吴某是正常购买的,作为善意取得的第三人,他的行为虽构成侵权但可以免责,即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假设他明知周某销售的是侵权产品,而仍然进行转手销售,则吴某侵权且需承担责任。

第5题:

张某和李某合作完成一项科研成果,在进行成果评奖申报时,张某为第一作者,李某为第二作者,张某事先给李某看了排序并取得李某的同意,这表明在进行学术活动时要坚持什么原则?()

A、适当引用

B、正确署名

C、开展学术批评

D、坚持正确方向


答案:B

第6题:

李某于2000年5月从甲单位退休,后凭多年工作经验在2001年8月完成了一项与原单位分配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A,如该发明创造已获专利授权,则可能对该发明创造享有专利权的人是()。

A.李某

B.甲单位

C.甲单位与李某

D.由法院决定


参考答案:A

第7题:

李某在某软件公司兼职,为完成该公司交给的工作,做出了一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李某认为该发明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关于此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应归属(12)。

A.李某

B.李某所在单位

C.李某兼职的软件公司

D.李某和软件公司约定的一方


正确答案:C
解析:专利申请权的归属主要是看该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来确定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单位还是归个人。在本职工作以内或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应以单位的名义申请专利。李某为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而做出的发明,所以应属李某兼职的软件公司。

第8题:

李某为甲单位工程师,2002年5月调到乙单位工作,甲、乙两单位商定,李某在甲单位承担的未完成的研究任务,由李在乙单位继续完成。2002年底,该项研究取得成果。该项成果应当由谁享有( )。

A.甲单位独自享有

B.乙单位独立享有

C.李某独立享有

D.甲乙两单位分享


正确答案:D
解析:该项成果应当由甲乙两单位分享。

第9题:

中国学者王某在法国完成一项产品发明。2008年12月3日,王某在我国某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这项发明成果。2009年5月5日,王某以这项成果在法国提出专利申请。2009年6月16日,出席过研讨会的某研究所工程师张某,将这项成果作为他自己的非职务发明,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2010年4月28日,王某又以同一成果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出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并提交了有关文件。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张某申请在先,按照先申请原则,享有专利申请权

B.王某享有外国优先权,故专利申请应属王某

C.王某是中国人,不应享有外国优先权,但张某不是真正的发明人,故专利申请权应属王某

D.王某的发明已丧失新颖性,应驳回双方的申请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专利权的取得。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本题中,申请人王某自发明在法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可以享有优先权。

第10题:

中国科学家李某在英国完成一项发明于2007年5月10日在一次会议上发表,2007年10月20日出席过此会的研究员赵某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2008年3月10日李某回国后又以此发明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但是并未提交声名文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优先权原则李某可以获得该专利

B、由于李某的发明已经丧失新颖性,因此应驳回双方申请

C、由于此项权利为国外优先权,因此李某不享有此优先权

D、由于李某未提交声明文件,因此不享有优先权待遇


参考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