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和材料2观点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材料1和材料2观点的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总结写作要做到()。

A.观点支撑材料

B.观点与材料平分

C.观点与材料统一

D.材料统领观点


参考答案:C

第2题:

所谓编列提纲,实际上就是确定框架,以()或()方式列出观点、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组合方式。
提要;图表

第3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 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参考答案:1.材料 1 和材料 2 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 1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 生变化。材料 2 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答: 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 引起运动变化。 材料 3 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 2 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第4题:

叙述和议论反映了()

  • A、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 B、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 C、语言和观点的关系
  • D、语言和结构的关系

正确答案:B

第5题:

常规堵漏材料一般分纤维材料、片状材料和粒状材料三类,要取得好的堵漏效果,三种材料需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片状材料:纤维材料:粒状材料的比例为()。

  • A、1:2:3;
  • B、1:3:2;
  • C、3:2:1;
  • D、2:1:3。

正确答案:A

第6题:

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是:信源材料萌发动机,并形成观点;收集材料来观点为统帅;利用典型材料阐述观点。

A

B



第7题:

归纳式结构的结构方式主要表现为()

  • A、从观点到材料
  • B、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 C、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
  • D、从材料到观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检验标准的论述: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的观点。


参考答案:(1)不一致,材料一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材料二强调的是有用即真理,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其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这时唯心主义的看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一定是真理。

第9题:

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是:信源材料萌发动机,并形成观点;收集材料以观点为统帅;利用典型材料阐述观点。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硬磁材料和软材料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硬磁材料指磁粉探伤中不易磁化(或难于退磁)的铁磁性材料,其特点是磁滞回线肥胖,具有:①低磁导率;②高磁阻;③高剩磁;④高矫顽力。反之软磁材料,是指容易进行磁化的铁磁性材料,其特点是磁滞回线狭窄(相对于硬磁材料而言),具有:①高磁导率;②低磁阻;③低剩磁;④低矫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