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0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

题目
问答题
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0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其中有一段长1.5km的浅水段,浚前高程-7.0~-8.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当地平均高潮位为+1.5m(黄海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为-0.5m(黄海平均海平面)。本工程选用l0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满载吃水8.8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l.0m。问题:(1)分别计算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的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2)计算确定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能否乘潮全线施工?(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例尺范围应取多少合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港航工程及航运上常用的水深图(海图或航道图),其计量水深用比平均海平面低的较低水位或最低水位作为水深的起算面,称为()。

A.理论深度基准面
B.海拔基准面
C.高程基准面
D.最低深度面

答案:A
解析: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5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其中有一段长1.9kin的浅水段,浚前高程-7.0~-8.0 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当地平均高潮位为+1.5m(黄海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为-0.5m(黄海平均海平面)。本工程选用10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将泥土抛到抛泥区,挖泥船满载吃水8.8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m。
问题
1.分别计算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的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
2.计算确定本工程在乎均潮位时挖泥船能否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多少合理
4.简述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 m,则平均高潮位为:1.5+1.0=2.5m,平均低潮位为-0.5+1.0=0.5m。
为计量水深用比平均海平面低的较低水位或最低水位作为水深的起算面,称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2.以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计,当地平均潮位为:(2.5+0.5)/2=1.5 m,浅水段在平均潮位时的浚前最小水深为:1.5+7.0=8.5 m,因为挖泥船的满载吃水为8.8 m,大于8.5 m,所以,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不能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合理。
地形图测图比尺应根据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经济合理性等选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航道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
4.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为:空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搅松的泥土吸入泥舱内,满舱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后,开启泥舱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挖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挖泥施工。

第3题:

中版海图的山头、岛屿、明礁的高程起算面采用()为深度基准。

A.理论最低潮面

B.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

C.当地平均海图

D.B或C


正确答案:D

第4题:

背景资料
潮汐河口疏浚工程,落潮流强于涨潮流,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舱容10000m3)进行航道疏
浚工程施工。在航道中间有1.2km 浅段,标高-7.8m 至-9.0m,其余标高在-10m 以下(高程全
部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平均高潮位为2.8m,平均低潮位1.0m,平均潮位1.9m,河床顶
标高-9.0m,疏浚至-20.0m,土质分别为2、3、8、9 级土,满载吃水为8.9m。
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人员的原因,发生了触礁事故,船长160m,宽68m,吃水8.9m,
事故中无人员伤亡、重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 万元。
问题
施工中发生触礁事故,属于什么事故等级?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属于大事故。10000m3 耙吸式挖泥船在3000 总t 以上,且事故中无人员伤亡、重伤,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340 万元,在300~500 万元之间,属于大事故。

第5题:

背景资料
潮汐河口疏浚工程,落潮流强于涨潮流,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舱容10000m3)进行航道疏
浚工程施工。在航道中间有1.2km 浅段,标高-7.8m 至-9.0m,其余标高在-10m 以下(高程全
部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平均高潮位为2.8m,平均低潮位1.0m,平均潮位1.9m,河床顶
标高-9.0m,疏浚至-20.0m,土质分别为2、3、8、9 级土,满载吃水为8.9m。
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人员的原因,发生了触礁事故,船长160m,宽68m,吃水8.9m,
事故中无人员伤亡、重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 万元。
问题
在平均潮位及以上时,能否全线施工?为了确保全潮全线施工,首选疏浚哪里?计算
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在平均潮位及以上时,能全线施工。理由如下:
航道浅段最浅标高为-7.8m,平均潮位时最浅标高处水深为:7.8+1.9=9.7m;
挖泥船满载吃水条件下需要的水深为:8.9+0.5=9.4m;
由于9.7m>9.4m,在平均潮位及以上时,能全线施工。
首先选挖浅段,才能确保全潮全线施工。理由如下:
平均低潮位时最浅标高处水深为:7.8+1.0=8.8m;
由于8.8m<9.4m,平均低潮位时无法施工,则首先选挖浅段,才能确保全潮全线施工。

第6题:

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常用的理论深度基准面又可以称为( )。
A.理论最低潮位 B.潮高基准面
C.海底地形图负高程起算面 D.潮位基准面
E.海图深度基准面


答案:A,B,D,E
解析:

第7题:

某港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长2km,采用1艘4500m3耙吸挖泥船施工。航道设计底标高-12.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底宽150m,边坡1:5,计算超深0.5m,计算超宽5m,浚前平均高程-7.0m,疏浚土质为流动性淤泥和淤泥质土,疏浚土全部外抛至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6.8km,施工参数如下:船舶平均航速8.6节,往返航行时间2.1h,调头和卸泥时间0.35h,挖泥装舱时间1.2h,装舱量2200m3,时间利用率70%。
问题:
(1)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应如何选用耙头?
(2)画出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
(3)计算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4)计算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流动性淤泥应选用冲刷型耙头;淤泥质土应选用挖掘型耙头。 (2)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为:

(3)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为:(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挖槽计算底宽:
B′=B+2(△B-m×△H)=150+2×(5-5×0.5)=155m
挖槽平均疏浚厚度:D=5m
挖槽计算长度:L=2000m
挖槽计算顶宽:
B″=B+2(△B+D×M)=150+2×(5+5×5)=210m
本工程疏浚工程量:
V=(B′+B″)×(D+△H)÷2×L=(155+120)×(5+0.5)÷2×200=2007500m3
(4)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为:
施工循环运转小时:∑t=1.2+2.1+0.35=3.65h
泥舱装载土方量:q1=2200m3

日工作小时数:t=时间利用率70%×24h=16.8h
日疏浚工程量V=603×16.8=10130m3

第8题:

背景资料
潮汐河口疏浚工程,落潮流强于涨潮流,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舱容10000m3)进行航道疏
浚工程施工。在航道中间有1.2km 浅段,标高-7.8m 至-9.0m,其余标高在-10m 以下(高程全
部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平均高潮位为2.8m,平均低潮位1.0m,平均潮位1.9m,河床顶
标高-9.0m,疏浚至-20.0m,土质分别为2、3、8、9 级土,满载吃水为8.9m。
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人员的原因,发生了触礁事故,船长160m,宽68m,吃水8.9m,
事故中无人员伤亡、重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 万元。
问题
疏浚工程设计图纸比例1:10000,是否妥当?这里还有一问?


答案:
解析:
不妥当。航道施工测量的测图比例尺为:1:200~1:2000。
有合同按照合同中选用的比例尺重新测图。

第9题:

背景资料
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5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疏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其中有一段长1.9km的浅水段,疏浚前高程-7.0~-8.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当地平均高潮位为+1.5m(黄海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为-0.5m(黄海平均海平面)。本工程选用10000m。自航耙吸挖泥船将泥土抛到抛泥区,挖泥船满载吃水8.8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m。
问题
1.分别计算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的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
2.计算确定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能否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多少合理?
4.简述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 m,则平均高潮位为:1.5+1.0=2.5m,平均低潮位为-0.5+1.0=0.5m。 【考点解析】
为计量水深用比平均海平面低的较低水位或最低水位作为水深的起算面,称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2.以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计,当地平均潮位为:(2.5+0.5)/2=1.5 m,浅水段在平均潮位时的疏浚前最小水深为:1.5+7.0=8.5 m,因为挖泥船的满载吃水为8.8 m,大于8.5 m,所以,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不能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合理。
【考点解析】
地形图测图比尺应根据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经济合理性等选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航道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
4.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为:空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搅松的泥土吸入泥舱内,满舱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后,开启泥舱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挖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挖泥施工。

第10题:

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一般从当地()起算。

A:1985国家高程基准
B:1985高程基准
C:理论最低潮面
D:平均海水面

答案:D
解析:
《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规定,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且在正规水深测量中已被采用者,一般不得变动。故选D。

更多相关问题